一、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概述
光伏跟踪支架是一种通过机电系统驱动光伏组件实时跟随太阳运动轨迹的智能支撑结构,其核心功能是动态调整组件倾角(单轴)或倾角+方位角(双轴),最大化接收太阳辐射,从而提升发电效率(较固定支架增益5%-35%),主要应用于集中式地面电站,由结构件、驱动装置、控制系统及算法构成,是光伏电站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技术装备。
二、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政策
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光伏支架行业的发展。《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指出:坚持公共机构先行,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配套实施办法,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绿色建筑,开展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试点建设。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光伏跟踪支架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光伏跟踪支架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钢材、铝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结构件等;产业链中游为光伏跟踪支架;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集中式地面电站、电站投资商、EPC承包商等。
2、上游成本
光伏支架主要由立柱、主梁、檩条、焊接件、联接件、基础等组成。从成本占比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在跟踪支架成本中占比65.29%。其中,钢材和铝材为最主要的原材料,占原材料的比例在50%以上。
四、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发展现状
跟踪支架通过动态调整组件角度最大化接收太阳辐射,显著降低度电成本(LCOE),尤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其发电增益可提升项目IRR,推动电站投资者优先采用。数据显示,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24年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66亿元。
全球碳中和目标加速能源转型,为支架需求提供底层支撑。算法优化和轻量化设计提升产品稳定性,同时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应用。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行业装机量约为111GW。
早期制约渗透率的产品稳定性问题通过风洞测试、AI算法优化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规模效应推动制造成本下降,进一步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促使近两年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渗透率有所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渗透率约为20.07%。
五、光伏跟踪支架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排名前三的公司占据了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的50%以上,前十大供应商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美国公司Nextracker和Array连续九年分列第一、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22%和16%。另一家美国公司Game Change Solar凭借55%的增长率,首次跻身第三位。中国光伏企业中信博,以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天合光能,市场份额为6%,排名第六。
2、重点企业分析
国内企业中信博通过一体化生产模式降低成本,并加速出海,推动全球市场竞争与产能扩张。2024年度,公司跟踪支架出货量17.41GW,收入为76.31亿元,占支架业务营收比例为87.6%,销售占比同比提升24.03个百分点。
六、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数字化
未来光伏跟踪支架将更多地集成AI算法和气象预测技术,通过实时分析气象数据和太阳位置,优化跟踪策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借助物联网技术,光伏跟踪支架将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节,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高效化与性能提升
单轴和双轴跟踪支架的精度将进一步提升,减少因跟踪误差导致的发电量损失。采用轻量化材料和模块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和部署灵活性。
3、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
新型支架设计将更好地适应多风、多雪等极端气候条件,使用更坚固和自清洁的材料,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风洞测试和结构设计优化,提高支架的抗风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4、与储能系统集成
光伏跟踪支架将与储能系统、微电网等进行更紧密的集成,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稳定输出,进一步提升光伏电站的整体性能。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