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提高稀土元素的提取率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图」

一、稀土精密加工行业概述

稀土精密加工是指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如机械加工、研磨、抛光等,将稀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形状、尺寸、性能和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零部件或产品的过程。

在机械加工方面,运用车、铣、磨等工艺对稀土材料进行精确的尺寸和形状加工;研磨和抛光则用于进一步提高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满足高端应用如光学、电子元件等领域对材料表面质量的严苛要求。同时,还包括对稀土材料进行改性处理,优化其磁、光、电等特性。

稀土精密加工分类

二、稀土精密加工行业政策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因其在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受到国家法规政策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近些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稀土精密加工行业,《稀土管理条例》中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提升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业链结构上游为稀土矿开采及稀土矿冶炼分离;产业链中游为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下游稀土精加工材料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多类技术领域,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业机器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石油裂化催化剂以及稀土发光材料等。

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产业链上游

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稀土开采行业,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例一直很高,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稀土行业产量为24万吨,预计到2024年中国稀土行业产量将上涨至26万吨。

2019-2024年中国稀土行业产量变化

四、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稀土永磁材料为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带来更多的消息,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等优异性能,能够实现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中,使用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电机的能效和功率密度,满足汽车对动力性能的要求。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7亿元。

2018-2024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规模

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出现,对磁性元件的轻薄化、高性能化要求更为严格,进一步促进了稀土永磁材料市场的发展,对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量的上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量为52.7万吨。

2018-2024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产量

五、稀土精密加工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2024年宁波韵升实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成品销售重量12873 吨,较去年同比增加19.33%。受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6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2.56%,其中以磁组件形式提供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销售收入为 4.42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211.27%。

2019-2024年宁波韵钕升铁硼业务收入变化

六、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将呈现多维度的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高效催化剂技术将不断优化,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同时,稀土永磁材料性能将持续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此外,稀土发光材料在照明和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大,而稀土储氢材料则会在氢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稀土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也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整体来看,技术创新将聚焦于资源高效利用、材料性能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1265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稀土精密加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重点企业发展分析、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