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概述
止血是控制损伤部位出血的过程,通过血凝块的形成封闭破裂的血管,从而止血。目前,术后止血通常采用直接加压、缝扎、使用止血绷带或止血带、电凝等传统止血方法。与传统止血方式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虽然价格较贵、认知度低,但是在一定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使用止血产品可以减少输血患者数量、缩短病患住院时长、缩短手术时长、降低再次就诊率、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
二、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政府和医疗机构不断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科研投入及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出台多项鼓励创新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政策。这些举措为止血治疗领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进而扩大了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整体规模。
三、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上游原材料主要有动物源原材料、植物源原材料和人体合成材料。其中,动物源原材料主要有明胶、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等,植物源原材料主要有氧化和再生氧化纤维素、淀粉多糖聚合物等,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是化学胶体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中游企业主要有迈普医学、赛克赛斯和中惠圣熙等企业;下游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电商、药店等终端。
2、产业链下游
医疗卫生机构为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最重要的下游市场,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飞速发展,截止2024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0万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预计为101.1亿人次,下游市场蓬勃发展,为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适用于不能采用缝合或结扎的中度出血、渗血等外科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止血效果好等优点,备受医生们的青睐,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用市场渗透度的加强,近年来全球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统计2024年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280亿元,同比增长7.69%,全球止血材料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高端产品市占率较高。
2、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产量
我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国产化、再到国际市场拓展的漫长发展历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医疗领域的手术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据统计2024年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的产量达到了478.7吨,同比增长7.19%。
3、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
随着国内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持续增加,高效安全的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行业规模由2020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33%。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则依然以可吸收止血纱布为主,在材质和工艺上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五、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产品同质化现象或将进一步加重,使得国内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另外,国外产品不断涌进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
2、重点企业介绍
目前,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领域,主要产品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针对外科手术止血需求所开发的高性能止血产品,其产业化将打破我国神经外科可吸收止血产品被长期进口垄断的局面。2024年迈普医学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1%,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及硬脑膜医用胶板块营收3600.7万元。
六、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1、材料创新与功能集成化加速
可吸收止血材料正从单一止血功能向多功能化演进。新型纳米材料(如西安交大研发的可注射纳米复合晶胶)通过分子设计实现快速凝血与物理封堵的双重机制,同时引入碳纳米管提升力学性能并赋予光热响应性,为深部创伤止血提供新方案。天然与合成材料的复合应用(如壳聚糖与明胶的交联)则增强抗菌性与组织相容性,例如海宁侏罗纪的可吸收止血凝胶通过戊二醛交联明胶实现30秒快速止血。此外,药物缓释功能成为新方向,如博恩流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通过多导管设计靶向递送抗菌成分,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2、智能化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
随着精准医疗需求增长,可吸收止血材料正与智能技术结合。例如,智能响应材料通过pH或温度变化实现原位凝胶化,如改性透明质酸基流体密封胶在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封堵渗血。同时,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凝血因子(如FVIII、FIX)可针对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进行精准治疗。此外,AI算法结合患者生理数据优化止血方案选择,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出血风险并匹配最佳材料类型,提升治疗效率。
3、微创手术适配产品快速迭代
微创手术的普及推动止血材料向小型化、高流动性发展。可吸收流体明胶(如博恩流)通过低膨胀率设计避免压迫神经,配合可弯曲导管实现深部腔隙止血,在脊柱外科和腹腔镜手术中广泛应用。同时,纳米纤维材料(如S-100止血绫)凭借高吸液倍率和三重止血机制,可深入不规则创面,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此外,针对内镜手术的专用产品(如腹腔镜给药导管)通过精准触达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并提升止血效率。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可吸收止血材料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