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储气库行业概述
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压缩以后通过不同方式注入地下自然或人工构造空间而形成的储气场所,具有季节调峰、应急保供和战略储备等功能。地下储气方式主要有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和废弃矿坑四种。枯竭油气藏储气库是目前最常用且最经济的地下储气形式。但盐穴储气库的利用率最高,每年注气-采气循环可达4~6次,特别适合日调峰。由于符合条件的矿坑很少,因此各国极少建设这类储气库。
二、地下储气库行业相关政策
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削峰填谷、安全运行、应急调节等方面具有其他调峰设施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鼓励地下储气库独立运营,挖掘储气调峰服务价值。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地下储气库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全球地下储气库行业现状分析
1、储气库数量
受地下储气库调峰需求增长和贸易激增等因素影响,全球地下储气库数量和规模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不断扩大。2023年全球地下储气库数量增至690座,较2022年增加12座。同时,新的理念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地下储气库发展,未来全球还将扩建或新建大量的地下储气库。
2、区域分布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欧洲、独联体、亚洲、大洋洲和中东(主要是伊朗)等地区都在积极地开发和建设地下储气库。从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全球地下储气库主要分布在天然气市场较成熟的地区,北美和欧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储气库集中分布在北美地区,占全球储气库工作气量的65%。
四、中国地下储气库行业现状分析
1、投资完成额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包括调节天然气供需平衡、保证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为天然气运输提供缓冲和应急措施。从投资额来看,按照库容计算,目前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投资成本在1~2亿元/亿立方米之间,按照1.5亿元/亿立方米均价,以完工时间节点计算,2023年随着一众项目的建成投产,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投资完成额超过400亿元。
2、工作气量
在中国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储气库建设,储气能力持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由2017年的197.23亿立方米增加至2023年的378.08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6%。
3、地下储气库数量及累计库容
中国在储气库建设技术方面实现了原创性突破,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建库技术。这些技术突破支持了国内储气库的大规模建设,并提高了储气库的安全性和效率。近年来,储气库建设持续提速,库容量不断扩大,调峰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中国已建成43座地下储气库,地下储气库累计库容达到近900亿立方米。
五、地下储气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的地下储气库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三大公司建设和运营,国有企业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近年来,在国家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下,民营企业逐渐参与地下储气库的建设运营。虽然民企的入局为储气库建设主体多元化释放出积极信号,但受限于储气库地质条件和企业资金能力,民企或多以辅助角色参与。
六、地下储气库技术发展方向
1、以动态监测为核心的地层风险预警技术
盐岩储气库在能源储存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地质赋存情况复杂、建库实践不足、理论体系不完备等因素,致使储气库密闭性和稳定性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将实测数据与力学分析相结合是未来储气库的研究方向。
2、注采井完整性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
储气库注采井作为天然气注采的通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套管腐蚀、设备密封失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盐穴储气库中井筒失效事故,因此需要形成完整且实时的井筒泄漏风险监测体系,以降低未知地质条件与极端工况带来的井筒密封性失效风险。
3、储气库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为保证储气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需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今后应增加相关腔体、井筒密封性监测和保障措施研究,以降低高压带来的密封性失效风险。
4、储气库数字化技术
在储气库的数字化方面,应努力构建以三维地质模型为中心的储气库研究一体化平台,开展地面-地下一体化数值模拟技术等技术攻关,形成储气库油气藏圈闭三维精细地质研究及建模技术,实现一体化平台地质力学建模与动态密封性评价。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地下储气库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地下储气库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