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国产化进程加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图」

一、工业相机行业概况

1、定义及分类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本质是一个光电转换器件,主要功能是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然后再通过模数转换并送到处理器以合成图像,并进一步进行处理、识别和分析。目前市面上的工业相机主要有工业线扫描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3D相机以及智能相机等类型。

工业相机分类及介绍

2、性能指标

工业相机的性能指标是衡量其成像质量和适用场景的关键因素。工业相机性能指标包括分辨率、动态范围、最大行/率、最大信噪比、光时间、功耗等。

工业相机行业性能指标

二、工业相机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工业相机产业链上游包括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传感器)、相机电路板、镜头、滤光片、灯光源、机壳、散热器、电源等。下游方面,工业相机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工业检测、质量控制、安全监控、医疗诊断和交通管理等。

工业相机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上游

图像传感器是工业相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图像传感器是当今应用最普遍、重要性最高的传感器之一。随着图像传感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受手机、汽车、AI、安防、工业、医疗等下游领域带动,2023年我国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64.6亿元,同比增长14.01%,预计2024年将超过400亿元。

2016-2024年中国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增速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工业相机行业现状

我国工业相机行业起步较晚,目前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政府近年来纷纷出台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政策,给整个产业链注入了信心和资源。在政策推动下,工业相机相关企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窗口期,行业升级和市场扩容也随之提速。2024年我国工业相机市场规模达到6.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4.3%。

2019-2024年中国工业相机市场规模情况

四、工业相机行业竞争格局

国产化进程加速,国产品牌主导地位初步形成。全球2D工业相机行业由国外知名企业如德国Basler、加拿大DALSA、美国康耐视等主导。我国对于工业相机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主要由大恒图像等几家老牌相机公司代理国外品牌。近些年我国也逐步发展出一批自主研发工业相机的国产品牌,如大恒图像、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和维视图像等。目前我国工业相机行业主要布局于中低端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而在高分辨率、高速的高端工业相机领域仍以进口品牌为主。

国内外工业相机行业主要参与厂商

五、工业相机行业发展趋势

1、高分辨率与超高清技术的突破

工业相机的分辨率正持续提升,未来将支持更高像素和超清画质。借助更先进的图像传感器和处理芯片,不仅能还原更多细节,也为精密制造和微观检测等场景带来更高的图像准确性和处理能力。

2、集成化与智能化系统

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工业相机也在“升级思维”。未来它们不仅是图像采集设备,更是具备“分析能力”的智能终端,借助AI算法直接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缺陷,大幅减轻人工审核负担。

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

随着IoT和云平台的深入融合,工业相机将不再是“孤岛设备”。它们可以随时将图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实现跨设备协同管理与远程控制,同时也让数据分析与设备运维更加智能和高效。

4、小型化与高集成度设计

在空间越来越宝贵的工业环境中,设备小型化已成趋势。新一代工业相机将更轻巧、更紧凑,同时集成更多功能,减少额外模块的依赖,便于部署与维护。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本文采编:CY349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典型企业分析、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