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发展趋势,生物技术在助消化药物研发中应用将更广泛「图」

一、助消化药物行业概述

助消化药物主要分为促胃动力药物、消化酶抑制剂、胃酸抑制药物和消食剂4种类型。促胃动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胃肠道平滑肌动力促进胃酸分泌,从而达到助消化的目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消化酶制剂可以通过提高胃肠道内消化酶水平增强机体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消化酶制剂包括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

助消化药物行业分类

二、助消化药物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助消化类药物行业相关政策,旨在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和医疗费用的可负担性。《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三大目录,提升参保人用药水平。全方位推进省级带里采购扩面提速,提升医药采购保障服务能力。抓实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强化药品、耗材采购信息化监管。

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助消化药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助消化药物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助消化药物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实验室耗材、制药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助消化药物等;产业链下游为助消化药物行业销售渠道,主要为医院、诊所、药店,最终流向患者。

助消化药物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产业链下游

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反流和烧心是最常见的症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数据显示,中国GERD患者人数从2018年的196.76万人上涨至2023年的197.71万人。随着患者数量的上涨,对助消化药物行业需求随之上涨。

2018-2024年中国GERD患病人数变化

四、助消化药物行业发展现状

多种胃肠道疾病可综合引发消化不良症状,而患有此类基础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直接带动了助消化药物的需求。胃动力不足患者占比增速明显,预计患病人数将持续增加至2027年的7.63万人,患者人数上涨大致需求增加,带动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上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4.16亿元。

2018-2024年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从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市场结构来看,主要为复方消化酶、二甲硅油及胰酶构成,其中复方消化酶占比最重,占比为50.48%,其次为二甲硅油,占比为22.89%,最后胰酶,占比为13.14%。

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市场结构

五、助消化药物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4年,是一家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主要产品为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核心产品、抗肿瘤治疗领域核心产品等。代表产品为阿拓莫兰(谷胱甘肽系列制剂)、旁必福*盐(酸依特卡肽注射液)、倍稳*(盐酸凯普拉生片)。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复星医药代谢及消化系统收入为27.93亿元。

2019-2024年复星医药代谢及消化系统收入变化

六、助消化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向好,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方面生物制剂市场扩大、基因治疗被探索;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领域基因组学助力个体化用药、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深入;智能化与数字化促使智能诊断设备升级、数字化医疗平台发展;药物递送技术上靶向递送系统创新、智能控释技术应用;中药现代化推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升级、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这些技术趋势相互促进,有望推动助消化药物行业不断创新发展,满足患者需求。

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助消化药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1265
下一篇

2025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格局分析: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提升,市场前景广阔「图」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由于无害化处理效果好,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装机容量达到2738万千瓦,发电量约为1453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分布与资源量关联度高,多处于沿海地区。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