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概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一种革命性的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建筑行业的方式。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正在成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BIM是一种集成化的数字技术,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工具范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平台。BIM的核心在于通过创建和维护虚拟的三维模型,来协同设计、建设和管理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相比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BIM技术具可视化、参数化、协同性、优化性与可出图性五个特点。
二、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政策
我国政府重视国内建筑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仍在加大力度推广BIM技术应用。如住建部发布《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提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建设标准,包括时空基准、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白模、城市高精度模型、地上地下三维模型、时空数据模型、高精地图等建设要求。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BIM技术应用进入高速发展和深度挖掘阶段,已广泛应用到隧道工程、建筑装配、成本控制以及协同设计等多个领域。
三、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产业链上游为云平台、软件、硬件提供商,其中云平台作为BIM厂商的硬件,集中度高,但由于供应商之间提供的服务差异不大,价格相对稳定,硬件包括IT设备、电子元器件、监控设备等,软件包括基础软件、中间件、协同应用软件等。现阶段,上游供给和竞争较为充分。下游为BIM实际应用,包括工程设计、施工企业、房地产等。
2、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我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总产值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制造业相比利润率水平低,利润与产值规模严重不符,信息化发展具有必要性。据统计,2024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65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占比GDP比重为24.2%,相较2023年有所下降。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BIM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四、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在建筑行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成为核心驱动力,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全球BIM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63亿美元。
2、中国市场规模
BIM的概念最开始引入我国是在2002年,而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相关概念。虽然BIM技术在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引入时间晚、起点低,但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市场规模为102.5亿元,同比增长3%。
近年来国内市场通过将BIM技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工程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细分市场来看,据统计,2023年我国BIM应用规模为80.23亿元,BIM系统及维护规模为22.27亿元。
五、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竞争格局
在BIM软件方面,BIM基础软件Autodesk、Benteley等国外厂商开发的软件为主导。我国BIM市场起步较晚,中国本土BIM软件厂商主要有广联达、鲁班软件、斯维尔等,国内厂商开发的软件大多为应用型软件,运行于基础平台软件环境中,以项目为导向,因此国内厂商在提供软件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配套的业务解决方案。随着中国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广联达、品茗、斯维尔等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借助品牌与技术优势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龙头效应将显现。
六、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
尽管BIM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技术和设备要求等挑战,但通过设立现代化实训室、持续更新课程和教材等措施,这些挑战得到了积极应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总而言之,BIM技术不仅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教育层面促进了新一代建筑专业人才的成长,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大力推动,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深入,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在中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进程中,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和成熟。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建筑信息模型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BIM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