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素行业基本概述
碳素是由90%以上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热冲击等优异性能。碳素制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物料和工业材料。依靠其固有特性,经常以基础原料、模具、用具、部件、构件以及结构材料等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行业不同环境、不同生产条件的工业产品制造过程。碳素制品行业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产业,既有传统工业的基础,又具备高技术、高科技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碳素制品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产品特性可分为石墨制品类、炭制品类和炭素新材料三大类。
二、碳素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碳素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焦、天然石墨等资源的开采与加工。煤炭是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料,石油焦则用于碳纤维和石墨电极的生产。天然石墨的开采和加工则是石墨制品和石墨电极生产的基础。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是碳素产业链的核心部分。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碳素产品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电子、建材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
2、上游
煤炭是一种天然的含碳化合物,是碳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煤炭产能逐步释放,我国煤炭产量快速增加,据统计,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为47.1亿吨,同比增长3.3%。需求方面,我国煤炭需求量从2014年的41.59亿吨提升至2023年的51.8亿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碳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碳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制造、核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碳纤维、炭/炭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碳素材料价值日益凸显,碳素行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全球角度来看,全球碳素市场规模近年来存在一定的波动性,2023年全球碳素市场规模约为164.6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亿美元。从区域分布上看,全球碳素市场主要集中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亚洲地区市场占比最大,为46.12%。
2、中国
1)市场规模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碳素制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热震及良好的导电性能,经纯化处理的高纯石墨更具有库伦效率高、中子减速能力强和极小的热中子吸收截面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因此,在很多特殊领域,是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替代不了的特殊材料。从国内市场来看,2023年中国碳素市场规模约为389.64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24.34亿元左右。
2)产量
中国碳素行业近年来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碳素行业产量约为564.44万吨,2023年中国碳素行业产量提升至742.7万吨左右,预计2024年碳素产量将突破800万吨。
四、碳素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1、调整产业结构,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是炭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做强中国炭素的病源。遏制产能过剩,既要靠市场经济规律的自然淘汰,更要用政策加以引导和限制,以避免浪费资源、浪费资金、浪费能源。要争取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炭素行业规范条件》。从政策法规、建设规模、项目内容、工艺设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保排放等准入条件和规范条件来遏制产能过剩。推动中国炭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遵循经济规律,推动整合重组
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全行业的发展都摆脱不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是必然规律。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必将遭到惩罚,产能过剩,必然面临洗牌。有的企业倒闭破产,有的企业被兼并重组,有的企业发展壮大。协会将推动行业内企业整合重组。
3、加速科技创新,做强中国炭素
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加速科技创新。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做好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要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创新;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产业升级;要顺应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对炭素材料日益旺盛的发展需求,研制开发新产品;要高瞻远瞩,开展世界碳素材料高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应注意在研制开发石墨烯、纳米碳等新材料的过程中,避免在概念上狂炒,而要注意在应用研究上下功夫;要延伸炭素产业链,保障炭素产业完整的价值链,开展针状焦、碳纤维原丝、优质普焦、天然石墨深加工研究、开发与生产。加速使我国由炭素大国向炭素强国挺进的步伐。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碳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碳素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