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概况
聚异戊二烯橡胶(IR)是由异戊二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液聚合制得的一种聚合物,具有与天然橡胶相似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力学性能,可以部分替代天然橡胶用于轮胎生产。聚异戊二烯橡胶产品类别主要有稀土聚异戊二烯橡胶、锂系聚异戊二烯橡胶与反式聚异戊二烯橡胶,其中采用稀土催化剂生产IR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
二、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政策
2023年以来,国家发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绿色、高端橡胶产品,其中《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提出将“高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等”列为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重点领域。
三、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异戊二烯单体、催化剂、溶剂、辅助化学品、相关设备等,其中催化剂主要包括稀土催化剂、锂系催化剂等,用于聚合反应,设备包括聚合反应器、分离设备、干燥设备等。中游是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于轮胎制造、医药行业、制鞋行业等。
2、下游消费结构
聚异戊二烯橡胶主要应用于轮胎、医药、鞋材以及输送带等橡胶制品中,轮胎行业是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主要消费领域,但近年来消费占比呈减弱趋势。2023年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消费结构为:轮胎行业占聚异戊二烯橡胶主总消费量的55%,医药行业约占20%,鞋材行业约占15%,其他行业约占10%。未来聚异戊二烯橡胶主的下游消费领域仍将以轮胎为主,但由于聚异戊二烯橡胶主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质量均一、纯度高、无色透明、臭味小、非胶组分和杂质小等优点,加上IR不含天然蛋白等生物组分,适用于医药包装以及瓶塞等方面,预计医药领域的应用将是未来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主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四、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发展现状
1、供需现状
我国IR工业化生产始于2010年。自此以后,我国IR产能不断增加。2017年,我国IR生产厂家达到10家,总产能达到29万吨,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二大IR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系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国。据统计,2023年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产量为4.57万吨,需求量为8.2万吨,产品自给率为55.73%。
2、进出口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来看,2016-2024年我国IR进口量变化较大,2016-2019年进口量先增后减,2020年之后进口量呈现先降后增的发展态势,2024年我国IR进口量达到10.07万吨,进口金额为1.78亿美元。出口方面,2020年后我国IR出口量增速较快,到2024年出口量达到4.89万吨,出口额为0.92亿美元。
从进口来源地看,俄罗斯和日本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家,2024年进口量合计9.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99.07%,其中自俄罗斯进口9.32万吨,占比进口总量的92.55%,自日本进口0.66万吨,占比进口总量的6.52%。
五、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竞争格局
2017年以来,我国不仅一直没有新建或者扩建聚异戊二烯橡胶装置建成投产,而且由于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有待提高、利润偏低、安全环保压力大、天然橡胶供应充足价差优势不明显,以及产品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山东神驰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德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IR生产装置,多年来处于停产状态;2020年至今,长期生产运行的装置仅有广东鲁众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新疆天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3套装置,2023年生产装置合计产能为29万吨,有效产能合计为8.5万吨。
六、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未来我国IR需求增减幅度不大,目前运行的3家生产企业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际需求,正常情况下,未来几年我国不会有新建或者扩建IR装置,现有停产或者转产装置大规模复产的可能性也很小。
我国现有IR生产技术大部分源于俄罗斯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产品品种主要为稀土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仍将继续。此外,我国高端产品仍需依靠进口来弥补。未来市场上不仅存在与俄罗斯低价产品的竞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聚异戊二烯橡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