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式加工中心行业概况
立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轴为垂直状态的加工中心,其结构形式多采用固定单立柱。立式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的一种,主要用于在三维空间内进行自由曲线表面的加工以及四面加工的工艺。它可以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种加工方式,加工效率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立式加工中心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组成。立式加工中心可以依据导轨、转速、结构进行分类。
二、立式加工中心行业政策
我国政府一直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包括立式加工中心制造业。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激励和技术研发支持,以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如《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提升立/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型数控机床、大型压铸机、液压/伺服压力机、激光焊接与切割装备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出重点更新先进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及表面强化设备、加工中心、数控机床、齿轮加工机床、镶块模具自动化岛等生产制造设备等。
三、立式加工中心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立式加工中心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与零部件提供商,其中原材料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铝、钢、不锈钢、合金等各种加工用金属材料,零部件包括钣焊件、铸件、精密件等,还包括数控系统与电子元件等。中游为立式加工中心制造商。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能源设备制造等行业。
2、中国铸件行业生产现状
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且行业发展较为成熟,未来发展态势趋于平稳,从铸件产量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铸造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铸件市场,占据全球铸件产量的一半左右,常年居于首位。据统计,2024年我国铸件产量为5300万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四、立式加工中心行业现状
1、供需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了立式加工中心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国内工业自动化和机械加工的需求。立式加工中心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制造业提供了高效、精确和多功能的机床设备,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产量为34517台,需求量为32501台。
2、进出口现状
2010年以来,我国立式加工中心开始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出口到世界各地。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中国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据统计,2018-2024年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进口量呈先增后减态势,出口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进口量为10220台,出口量为12236台。
从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进口来源地来看,日本是我国立式加工中心第一大进口国,2024年从日本进口立式加工中心数量为7964台,占比进口量总量的77.93%,从中国台湾、美国与新加坡进口立式加工中心数量分别为708台、475台与318台,进口量合计占比14.69%,其他地区进口量占比7.39%。
3、市场规模
我国立式加工中心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立式加工中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电子、医疗设备、能源等各个领域。据统计,2024年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市场规模为117.9亿元,同比增长13.15%。
五、立式加工中心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主要企业集中分布在华东地区,市场竞争相对激烈,有众多的制造商参与竞争,价格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目前国内相对领先的企业包括沈阳机床、华东数控、日发精机、国盛智科、创世纪等。
六、立式加工中心行业趋势
1、精密化
随着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对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加工中心的最小加工精度已达到±0.005mm,未来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企业将不断通过优化机床结构、提升控制系统精度等技术手段,满足高精度加工需求。
2、高速高效化
采用高速主轴、高效刀具系统等技术,可将加工速度提升至每分钟数千转,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这不仅能显著缩短生产周期,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3、智能化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如自动监测刀具磨损、自动调整加工参数等,还能进行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加工中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复杂多变的加工需求。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立式加工中心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