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概况
1、定义及分类
餐饮服务机器人是专为餐饮行业设计,能够执行诸如点餐、送餐、结账等任务的自动化设备。根据产品功能划分,餐饮服务机器人可分为烹饪机器人、洗碗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迎宾机器人、互动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送餐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酒店、食堂、餐馆等大型餐饮场景,实现自动送餐与回盘功能。此外,还可以根据机器人的运动方式、技术特征、机械结构和控制类型等依据进行分类。
2、发展历程
餐饮服务机器人是餐饮业的重要驱动力,主要作用就是代替服务员完成餐厅里的工作,通过融合应用自主移动、环境感知、底盘、语音识别、智能芯片、多机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自由移动、协同运作、创新发展、全面感知的新发展能力。纵观行业的发展,餐饮机器人行业可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爆发阶段。
二、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
政策支持为服务机器人扩张再加推力,为我国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为推进我国服务机器人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政策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整体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三、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在餐饮服务机器人企业的不断加码下,拓宽了餐饮机器人的种类,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空间。随着底层技术的进步,再加上疫情的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餐饮机器人行业,推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近年来国内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预计于2025年中国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0亿美元。
四、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与技术供应商,主要包括电机、传感器、智能芯片和软件技术等;产业链中游为整机制造商及系统集成环节,主要包括设计与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餐饮行业。
2、下游
餐饮服务机器人以智能化的烹饪能力和便捷的服务方式为传统餐饮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到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餐饮业实现新突破,进入5.5万亿元的发展新阶段,达历年之最。
五、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在餐饮行业,服务机器人越来越火了。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火锅、旺顺阁、西贝莜面村……品牌餐饮公司纷纷引入服务机器人,为门店提供送餐到桌服务。根据IDC的数据,中国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基本由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穿山甲机器人和猎户星空四家厂商垄断,其中擎朗智能占据48.6%的市场份额。
六、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挑战
1、功能相对单一,无法同时满足餐饮企业的多种需求
尽管餐饮服务机器人的种类在不断丰富,但各种餐饮机器人的功能却较为单一,而这就意味着餐饮机器人往往只能适用于某一岗位,无法灵活应变。倘若是人工服务的话,餐饮工作人员通常能够根据餐厅经营状况随时做出调整,避免人手不够而导致服务不周的现象发生。就目前来看,餐饮机器人尚不能做到这一点,某一类型的餐饮机器人无法提供多种服务,使用较为受限。
2、普及仍然需要时日
尽管当前的餐饮服务机器人已经被应用至不少餐饮企业中,但这些企业大多为大型、连锁品牌餐饮企业,餐饮机器人在低线城市、传统中西餐餐饮品牌、独立餐饮店等场景的拓展颇为有限。另外,受餐饮行业不景气影响,不少头部餐饮企业开始闭店收缩,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影响餐饮机器人的普及应用。比如,海底捞就推出了“啄木鸟计划”,根据门店经营状况,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而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企业又是餐饮机器人厂商的重要客户,其经营状况也与餐饮机器人需求量有所关联。此间种种,无一不表明餐饮机器人距离实现真正普及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3、应用场景仍存在局限性
餐饮服务机器人对使用场景有着一定要求,但并非所有餐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后续餐饮机器人的使用情况,过道宽度或许并不足以餐饮机器人运行。另外,为了打造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不少餐厅会对路面进行设计,比如台阶、斜坡等等。这些异形地面对餐饮机器人的平稳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绝大多数餐饮机器人产品仅适用于平整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餐饮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餐饮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