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概况
1、研发流程
创新药,也称为原研药,是一个相对于仿制药的概念,指的是从机理开始进行源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首次获准上市的药物。小分子创新药是一种新型药物,其分子结构相对较小,通常由10到500个原子组成。相对于大分子药物而言,小分子药物是指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其成分单一且明确有效。
2、发展历程
小分子药物开发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化合物时代。随着生理学和化学工业的兴起,药物开发主要是依靠经验从植物中提取或利用化学手段合成。典型代表是青霉素(盘尼西林)。第二阶段,仍然是化合物时代,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对疾病本质和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基础针对特定生理效应开发药物。典型代表是诺氟沙星等一系列抗炎药、降压药等。第三个阶段是本世纪初,随着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抑制剂伊布替尼(格列卫)的诞生,根据明确的分子生物学机理,针对疾病人群所携带的基因突变(靶点)而筛选开发药物。自此,小分子药物开发真正进入靶向时代。
二、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发展背景
创新是医药行业长期发展的主旋律。2024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了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
与大分子生物药相比,小分子药物具有分子量小、不涉及免疫原性、易吸收、工艺成熟、能穿透细胞膜、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全球小分子创新药物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2018-202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4%,预计全球小分子创新药物市场规模于2025年将超过7000亿美元。
2、中国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剧,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涌现,驱动着我国小分子创新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容。近年来国内小分子创新药物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42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626亿元。
四、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小分子创新药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相关专利提供商、制药装备提供商、医学设备和器械提供商、实验耗材提供商等。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小分子创新药物生产商;下游主要集中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院内DTP药房。
2、下游
医疗机构是小分子创新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场所。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资源明显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1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
五、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展望
中国小分子创新药行业发展环境向好,新产品不断涌现,但仍存在创新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市场空间受限、资本运作粗糙等挑战。未来行业发展,将进一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源头创新为驱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为引擎,放眼全球市场,对标首创新药,推动行业繁荣。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