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铬矿行业发展概述
铬矿也称铬铁矿,为等轴晶系,晶体呈细微的八面体,以黑色的块状、粒状或糜棱状产出。铬铁矿具有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为5.5级,无解理,性脆,受热体积稳定,密度取决于尖晶石组成和杂质的性质,一般在4.2~4.8g/cm3之间。铬矿石按工业用途划分为冶金级、化工级、耐火级和铸石级。
二、铬矿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铬矿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包括铬矿的勘探、开采和初加工环节,上游产业链的稳定性对铬矿资源供应具有重要影响。中游主要包括铬铁、铬盐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中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下游应用主要包括不锈钢、特钢、涂料、电镀等行业。
2、下游
不锈钢是铬矿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不锈钢领域,铬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使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我国是不锈钢生产大国,2015年以来,我国不锈钢产量从2156.2万吨提升到2023年的3667.6万吨,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87%。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铬矿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全球铬矿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铬资源丰富,分布高度集中。截至2023年,世界铬矿储量约5.6亿吨,哈萨克斯坦、南非、印度三个国家的铬资源储量占据全球91.2%的比例。这些国家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开采条件相对较好,是全球铬矿的主要供应国。
四、中国铬矿行业发展现状
1、产能、产量
我国铬矿资源严重短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8种(石油、天然气、铜、铝、铁、锰、铬、钾盐)大宗紧缺矿产之一。受铬矿资源缺乏和开发利用条件差等因素限制,我国铬矿产能非常有限。据统计,2023年底我国铬矿产能在36.8万吨左右,国内铬矿产量约为21.11万吨。
2、销售收入
铬作为一种战略性矿产,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优良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高强度,使得铬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内铬矿行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铬矿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53亿元,同比上升17.9%,2016-202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21.31%。
3、进出口数量
我国铬矿资源极度匮乏,仅在西藏、新疆、 甘肃等地有少量资源,且矿床规模小、品位低,开采难度较大。铬属于我国短缺战略性矿产资源,严重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全国累计进口铬矿1827.48万吨,同比增速为22.18%,出口仅1.32万吨。
五、铬矿行业竞争格局
虽然全球铬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南非等国,但从企业视角来看,已初步形成了以欧亚自然资源公司、嘉能可和萨曼可为主的寡头垄断的全球铬矿供应市场格局。其中,欧亚资源主要控制者哈萨克斯坦的铬矿资源。嘉能可和萨曼可两大巨头自2016年以来均在南非积极推进着铬矿的兼并收购,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两大巨头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铬矿(铬铁)市场的地位。因此,全球铬矿供给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其中,欧亚资源、嘉能可、萨曼可等全球主要大型矿业公司的铬矿产能占世界铬矿总产能的75%。
六、铬矿行业发展对策
总体而言,我国铬矿资源缺乏,勘查潜力小,国内产能难以大幅提升,对外依存度接近100%;铬矿进口来源集中,运输方式单一,供应链稳定性弱。鉴于此,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逐步构建进口矿为主、权益矿为辅、储备资源调控的铬矿资源供应体系,以保障行业安全。
1.进一步推进海外铬矿资源布局
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铬矿投资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建议从金融、信贷等政策方面继续鼓励相关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南非、津巴布韦等铬矿资源丰富的国家积极布局,进一步强化海外资源掌控,提升权益矿的供应能力。
2.拓展铬矿资源供应新渠道
在现有铬矿资源进口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的进口来源,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推进进口市场多元化,降低进口渠道过于集中的风险。
3.逐步建立铬系资源产品储备体系
按照“保障优先、安全可靠、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冶金级铬矿石、铬铁合金等铬系产品的储备体系,按照不同行业的需求情形制定供应方案,保障行业安全。
4.降低海运风险,打通陆路供应通道
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铬矿资源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矿产资源安全伙伴关系,开辟陆路供应通道,逐步构建铬矿资源保障新格局。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铬矿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铬矿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