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观赛参赛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正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这股融合了参与体验、文化感知、社交互动等多重元素的复合型消费热潮背后是消费升级的趋势。
当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模式,转而追求更具深度和个性化的体验时,体育赛事恰好提供了这个契机——它既能激发情感共鸣,又能创造集体记忆。无论是支持家乡球队的朝圣之旅,还是与跑友共同挑战自我的马拉松假期,或是前往顶级赛事的观摩行程,每一种都超越了传统旅游的范畴,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就推动形成了赛事经济,即借助举办体育赛事,推动体育赛事流量向文旅消费“留量”转化,带动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相关统计显示,体育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普遍高于普通游客,平均支出要高出30%至40%。他们停留时间更长,活动半径更广,且往往具有重复访问的特点。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发展赛事经济不仅是短期增收手段,更是提升城市形象、优化旅游结构的长期战略。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赛事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因而,做好支撑这种“连接”的服务至关重要。厦门市体育局产业处处长郑志君说:“赛事经济服务的永远是参赛者和观赛者。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在哪里,服务就必须延伸到哪里。在需求端把握准确之后,把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联动,让商旅文体展各方面的优质资源驱动赛事经济。”
当前,我省体育赛事相关产业仍存在赛事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开发同质化等问题,制约着行业发展。着眼未来,需要更精细的规划布局——一方面要引进和培育高端赛事IP,提升产业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夯实大众体育基础,扩大参与人群。政府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壁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则需创新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挖掘细分市场潜力。
当然,对于赛事经济,也不能盲目跟风,还是应当因地制宜,让每个城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事密码”。只有遵循规律、尊重市场,我们才能见证——体育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