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类耗材集采来了!国产渗透率仅约10% 有望提升 这些上市公司或受益

10月28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将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开展集采。

根据通知,28日起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登记产品范围包括:

人工耳蜗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包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

外周血管支架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外周血管支架(不含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类医用耗材。

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第五批耗材全国集采工作正式启动。据财信证券介绍,2023年人工耳蜗市场规模为9.30亿元。

据了解,听力损失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标准治疗方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听力残疾人的人数2780万人,但是国内市场渗透率仅约10%,主要由于人工耳蜗价格高昂。

“预计随着国采的推进,人工耳蜗价格下降将促进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上海证券研究表示,“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技术已实现重大飞跃,头部优质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在集采中脱颖而出,逐步蚕食外资份额。”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涉及人工耳蜗的上市公司有美好医疗、康芝药业、海南海药等,具体情况如下:

海南海药表示,参股公司力声特是国内最早取得人工耳蜗生产许可证的国产人工耳蜗,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康芝药业表示,2015年12月25日,公司通过增资方式,参股增资北京恒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7.43%。 北京恒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沈阳弘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工耳蜗的生产、销售。

美好医疗表示,公司为全球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之一提供组件及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服务,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产品的生产。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重点企业调研分析、发展策略分析、发展机会与风险对策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