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绿色船舶制造业将得到重点发展「图」

一、船舶制造行业概况

造船工业有悠久的历史,但现代造船业是从19世纪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世界造船业的未来趋势,从商船来说,仍将是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多种类的专用船和兼用船将增加。中国现代造船工业始于19世纪中期。1865年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军火和轮船。

钢材、铝材和船用配套产品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船舶广泛应用于水运、国防、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是水运、国防、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的重要配套产品,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这些行业的需要,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依赖着下游行业的拉动,同时也制约着这些行业的发展。

船舶制造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成本占到全船成本的30%左右、钢材等原材料占全船成本的25%、设计管理成本占全船的5%、船舶配套占全船成本40%左右。船舶配套和原材料占整船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船舶总装制造企业成本中约65%左右需要外购。

单艘船舶成本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6146.8万吨位,2013年之后,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呈下降趋势,截止到2018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3190万吨位,同比降低22.55%。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887.8万吨位。

2013-2019年Q1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2019年3月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各省市民用钢质船舶产量来看,截止到2018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排第一的是江苏省,产量为1406.8万吨位,占总产量44.1%;排第二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产量为634.9万吨位;其次是浙江省,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238.2万吨位,排名第三。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民用钢质船舶TOP10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销量方面来看,2017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销量为4390.84万吨位,2018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销量下降,为3191.82万吨位,同比降低27.3%。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民用钢质船舶销量为886.8万吨位。

2017-2019年Q1中国民用钢质船舶销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止到2018年,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销率为99.9%,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加了1%。2019年第一季度钢质船舶产销率为99.9%,期末库存比年初减少了0.4%。

2017-2019年Q1中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销率与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1300个左右,销售收入和单位产品销售收入预计2018年基本与2017年持平,整体低于2016年水平。预计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5030亿元。

2012-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或有所抬升。而从获利水平来看,2017年,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提升,而总资产报酬率和毛利率则有所下滑,预计2018全年的获利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

2012-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亏损企业及亏损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三、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三大指标领先全球,造船业智能转型仍需提速全球领先位置。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面对全球造船业的激烈竞争,中国将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国造船业将向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高竞争力。

2019年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9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承接新船订单4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4%。

2019年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4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比2018年底下降5.6%。2019年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92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8%;承接出口船订单4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3%;

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6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8%。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6.6%、90.2%和90.8%。

2019年1-3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

2019年1-3月份世界造船三大指标

2019年1-3月份世界造船三大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仍然不是造船强国。从三大指标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从竞争力角度来看,日本、韩国在质量、效率等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赶超尚需时日。中长期来看,中日韩的造船竞争力各具优势,短期内中国很难一国独大,中日韩三国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呈三足鼎立态势。

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国有企业在研发实力、政策优惠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民营企业在管理效率、成本管控方面具有优势。预计未来中国船舶行业将形成三大国有造船集团(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远海运重工)和3-5家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民营造船集团(江苏扬子江、新时代造船等)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

国内竞争格局(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

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绿色节能环保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船舶制造业也将重点发展绿色船舶制造技术。发展绿色船舶制造技术需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如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多使用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降低含有害物质材料的使用,做到从根源上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要提高船舶制造业的废物再利用率,降低废料的产生,根本上做到节能,这都是发展绿色船舶制造技术所必要的。

2、不断研发通讯信息技术

航海行驶对通讯的要求非常严格苛刻,通讯技术是航海过程中唯一的联络方式,依照现阶段的通讯技术发展,虽然在航海过程中可以做到信息的可靠接收和发送,但此项通讯费用极其的昂贵,使航海成本急剧增加。如果采用对讲机通讯方式,虽说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但该技术尚不健全,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可靠性缺陷。这需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更新,让通讯信息技术不断健全完善。

3、使用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评估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化工技术和海洋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在船舶的设计过程中风险评估技术仍然不被看好和利用。风险评估技术主要采用安全水平法和综合安全评估等必要技术手段,IOM(IOM三维光学密集点云测量系统)在规范条件的约束下不断地采用GBS(基于目标的船舶建造标准)体系,随着

世界船舶行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得不要求中国造船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建造创新型船只,需要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将中国造船业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并且在其他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评估技术已成为人们评估风险的主要手段。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着环保问题,绿色产业结构将会替代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也需要通过现代科技融入到绿色产业链中,不断将绿色船舶产业建立健全,这样的创新型船舶产业,必须拥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技术,这就要求专业人员不断探究学习风险评估技术,以保障绿色船舶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采编:CY343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相关行业、竞争分析、投资分析、发展趋势与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