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支持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
服务机器人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智能化机器,能替代或协助人类完成工作,目前大多数用于教育、清洁、安保、救援、运输、探测、监护等领域,常见的有教育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等。
在政策、经济、技术等多重因素合力驱动下,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迎来了一次发展热潮。政策方面,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后,国家在2016年陆续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2017年又发布了《“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为服务机器人产业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6年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服务机器人相关政策及内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以2006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32.2亿美元,2013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3.5%。到了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截止至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92.5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32.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44.8亿美元、25.4亿美元和22.3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48%,分别高于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20、2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中,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而投入使用并且实现产业化的服务机器人产品还很少。近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呈逐年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已达为7.9亿美元。201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到了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达到16.6亿美元。截止到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超20亿美元,达到了20.6亿美元,全球占比上升至24.2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正快速增加。2012-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专利数量从154件增长至1911件,其年复合增长率为65.348%。截止2018年9月,中国服务机器人专利数量达到了1901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地区分布方面,广东占比最高,全国占比达到28.6%;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占比为24.5%;排名第三的是上海,服务机器人企业占全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11.9%;其后分别为江苏和浙江,占比分别为7.5%以及7.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预测
长期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市场将出现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面对远比当前工业生产复杂的环境,服务机器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市场空间更加巨大。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将会非常的广阔,2019-2024年全球的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会再进一个台阶,预计到2024年全球的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会达到170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趋势与展望分析
1、需求与创新
缺乏机器人先进适用的核心技术与部件突破,包括仿生材料与驱动构件一体化设计制造技术,智能感知、生机电信息识别与人机交互技术,不确定服役环境下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空间定位技术等方面,同时没有形成和开放相对统一体系结构标准、软硬件分裂。
2、需求与产业
学界与产业界缺乏对服务机器人明确的产品功能定义;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性价比)的敏感;企业看不见有一定批量的不可替代实用化功能的机器人产业带动;缺乏行业标准,产品面市前尚需国家有关方面及时理顺市场准入机制,制订行业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服务机器人评价体系。
3、需求与服务
围绕客户需求,以深化和拓展应用、优化服务、延伸产业链为目标,鼓励应用技术和服务技术的研发;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政策杠杆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培育服务消费市场,推进机器人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机器人租赁业,采用租赁方式有利于减少用户购买产品的风险,通过出租可增加与顾客接触的机会,掌握顾客的需求,增加销售机会;发展机器人保险,设置相应的保险机制,保险由于服务机器人安全问题,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问题,包括服务机器人系统、软件、机器人的外围设备等。
4、需求与安全
基于安全体系标准,制定服务机器人的安全体系法律法规,包括使用者的安全、服务机器人本身的安全以及服务机器人对于人类社会的安全要求等;通过广泛的讨论适时推出服务机器人安全与道德准则,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人类对服务机器人的制造和使用,确定人类与服务机器人之间的关系,防止人类与服务机器人之间的“虐待”或伤害,明确规定人类与服务机器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定义服务机器人的行为规范,包括如下内容:IssacAsimov机器人三大定律、防止滥用与虐待服务机器人、在使用服务机器人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其他道德、伦理与情感依赖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