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电力证书行业概况
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每个证书具有唯一编码;从2017年至今,我国绿证市场发展经历了缓解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及助力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这三个时期。
二、绿色电力证书行业政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安排,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对完善绿证交易制度、加快绿证市场建设、促进绿色电力消费,以及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政策协同等提出明确要求。
三、绿色电力证书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绿色电力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相关技术与设备供应商与电网企业与电力交易机构,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发电项目,是绿色电力证书的基础来源。产业链中游包括绿证核发机构与绿证交易平台。产业链下游包括绿证购买主体、相关认证与服务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
2、绿证消费主体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类看,制造业购买绿证数量占比最高,约占70%,绿证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支撑作用明显;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约20%,其他行业合计占比约10%,受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政策影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绿证购买量增速较快,逐步成为购买绿证的重要力量。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四、绿色电力证书行业发展现状
1、建档立卡完成率
建档立卡是绿证核发的前提条件,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累计完成建档立卡20.07万个,装机容量14.3亿千瓦(不含户用光伏),其中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完成建档立卡1.68万个,装机容量12.76亿千瓦,建档立卡完成率达95%。
2、全国绿证累计核发量
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卖方通过出售绿证获取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收益,买方通过购买并持有绿证证明其完成绿色电力消费。据统计,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473413万个,同比增长28.36倍,其中可交易绿证31.58亿个。
3、各省市绿证核发数量
我国各省份绿证核发数量差异明显,核发区域相对集中,2024年核发绿证较多的8省(自治区)为云南、内蒙古、四川、新疆、青海、湖北、甘肃和河北,核发数量均超2亿个,8省(自治区)均为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合计核发数量占全国总量的55.44%,其中云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容量均居全国前列。
4、绿证分类型核发情况
目前我国集中式项目绿证核发基本实现全覆盖。2024年中国绿证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全国集中式项目核发绿证46.77亿个,按项目类型划分,风电19.07亿个,占比40.77%;常规水电15.78亿个,占比33.73%;太阳能发电8.03亿个,占比17.18%;生物质发电3.81亿个,占比8.15%;风光一体化项目755万个,占比0.16%;地热能发电52万个,占比0.01%;海洋能发电1.1万个,占比0.002%。
5、全国绿证累计交易量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双重驱动下,以绿证为基础的绿色电力消费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绿证交易规模、参与主体数量均取得显著突破,有效支撑了地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据统计,2024年我国绿证累计交易数量为55297万个,同比增长4.19倍。
6、各省市绿证交易情况
我国各地出售绿证情况差异较大,2024年出售绿证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河北、甘肃、新疆与云南,共出售绿证2.22亿个,约占全国总交易数量的49.62%。
我国各地购买绿证情况的差异同样较大,2024年购买绿证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浙江、内蒙古、广东、安徽与上海,共购买绿证2.52亿个,约占全国总交易数量的56.43%。
五、绿色电力证书行业主要企业
推进绿色电力消费,大力发展绿证市场,是产业结构“增绿”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证市场,可以牵引相关产业和技术的绿色转型,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绿证市场和绿证消费可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释放产业体系节能增效的减排潜力。
六、绿色电力证书行业趋势
1、消费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消纳权重+绿证”政策体系、绿证纳入能耗双控考核、以绿证认证绿色电力消费等重磅措施落地,绿证需求量将有力攀升,供给消费或将趋于平衡,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不断攀升的购买需求将推动绿证中长期交易(提前锁定交易量和价格)成为主流交易模式;为可再生能源全面市场化提供强有力的场外支持,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2、碳证市场协同发展
可再生能源电力具有零碳排放的特点,绿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防篡改,是标识可再生能源发电“零碳”特点的载体。随着绿证与碳市场相关机制逐步理顺完善,可以预判,两者将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发挥政策合力。同时,绿证也将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方法与通用国家标准,支撑产品碳足迹管理。
3、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我国绿证政策设计既遵照国际通行做法,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绿证由国家统一核发,绿证权威性、唯一性优于国际其他绿证。随着绿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与国际绿色消费组织、标准制定机构等合作的深度推进,中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将不断提升。
4、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随着《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需求显著提升,绿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绿证国际应用有效实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合理体现,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