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处在较大压力区间,虽然经济压力会在国家基建大规模投放的力度下会有所缓解,但根据“New Stage”(新阶段理论),在后工业化时期,当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符合经济水平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边际效益将逐步降低,这时,经济应该转向内需和自生式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边际效益会减弱。
从数据来看,基建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效果已经出现下滑。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二战结束后,罗斯福采用大规模政府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 50 年代末美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基建对于经济的影响基本为零,因为基础设施已经能充分支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具体指标来看,在 2014 年,中国的公路里程数达到 423 万公里,其中包括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同时,超过 95%的中国乡村已经被柏油马路覆盖。同时,根据世行公布的 LPI--国家基础设施(包括航运、基建、公共设施服务等)指数,2014 年中国综合得分 3.53,排名 28 位,已经超过很多中等发达国家,如葡萄牙,高于土耳其、波兰和阿根廷。


表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有所减缓,加上由于风险资产的进一步暴露导致银行的惜贷,融资难再抬头。虽然9月的信贷社融有所上涨,但我们认为和银行的季末贷款冲高有关,并不能表明银行贷款实质性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