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
分享:
复制链接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28
¥ 9000 ¥12000
  • 184085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2001年至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由179亿元增至约1889亿元。也就是说,剔除物价因素影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13年间增长了近11.8倍。由此,2015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2007-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艾凯咨询网整理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少,创新水平低,核心技术少。目前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医疗器械为3%),而国外的平均水平为15%—18%,医疗器械为15%以上。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在创新性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开发上落后。据统计,美国最大的40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值的20%,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仅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5%左右。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医疗器械概述1

1.1 医疗器械的概念及特点 1

1.1.1 医疗器械的定义1

1.1.2 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1

1.1.3 医疗器械的行业特点2

1.2 医疗器械的相关分类3

1.2.1 医疗器械的分类3

1.2.2 医疗器械从临床角度的分类4

1.2.3 国家药监局对60种医疗器械的分类界定4

1.3 行业地位及作用分析6

1.3.1 医疗器械行业地位阐述6

1.3.2 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作用6

1.3.3 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7

1.3.4 对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7

第二章2012-2015年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分析8

2.1 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 8

2.1.1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整体格局分析8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数字,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6 年的29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4 年的5591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8.8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超过同期GDP 增幅。

2006-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

2008年全球前20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6家在美国,到2015年这种格局有增无减。2015年,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高达39.10%,其次分别是西欧,占比32.10%,日本约占9.60%,中国约占6.90%,其它国家地区共占12.30%。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国家/地区性质国家及地区
世界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国美国、德国、荷兰、日本、中国
世界医疗器械主要消费国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
世界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国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荷兰
数据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

主要区域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收入比例(%)

数据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形成两大格局。

第一格局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这些产品包括CT机、身体检测与扫描仪器等等,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有七成都是从国外进口,而它们也垄断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

第二个格局就是以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型医疗器械产品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如一次性的手术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等,这些主要向亚洲国家转移,如中国和印度。

随着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医疗器械产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而这两种市场大格局的形成也越来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加强国际协作,立足全球配置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全球多家医疗器械产业巨头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甚至研发部门迁至中国。在同国际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优质的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逐渐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2.1.2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特点10

2.1.3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动力11

2.1.4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整合并购升温12

2.1.5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企业格局分析14

2.1.6 世界医疗保健手持设备市场规模扩张15

2.1.7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热点剖析20

2.2 美国 21

2.2.1 美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概况21

2.2.2 美国医疗器械政策法规介绍22

2.2.3 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分析25

2.2.4 医院租赁医疗器械方式在美国盛行26

2.2.5 2015年起美国开征医疗器械销售税27

2.2.6 美国医疗器械企业资本运作频繁29

2.2.7 美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分析30

2.3 欧盟 32

2.3.1 欧盟医疗器械市场保持增长势头32

2.3.2 2015年欧盟制定医疗器械安全新规36

2.3.3 德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37

2.3.4 英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37

2.3.5 西班牙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38

2.3.6 意大利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38

2.3.7 匈牙利和波兰医疗器械进口分析39

2.4 日本 39

2.4.1 日本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概况39

2.4.2 日本与部分国家医械贸易情况42

2.4.3 2015年日本调整医疗器械生产法规43

2.4.4 日本医械企业加强在华产品研发44

2.5 印度 45

2.5.1 印度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综述45

2.5.2 印度医疗器械市场的特点46

2.5.3 印度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动力46

2.5.4 印度对进口医疗器械的主要要求48

2.5.5 印度启动医疗器械新法案制定53

2.5.6 印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测54

2.6 其他 56

2.6.1 中东地区医疗器械市场吸引力大56

2.6.2 新加坡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分析58

2.6.3 泰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59

2.6.4 印尼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分析60

2.6.5 俄罗斯医疗器械市场分析61

2.6.6 巴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63

第三章2012-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67

3.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综述 67

3.1.1 医疗器械行业的经济社会环境67

3.1.2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91

3.1.3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及其影响分析92

3.1.4 医疗器械行业的区域布局状况93

3.1.5 世界医械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影响94

3.2 2012-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98

3.2.1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态势98

3.2.2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100

3.2.3 2015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101

3.2.4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现状104

3.3 2012-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概况108

3.3.1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格局解读108

3.3.2 中国医疗器械受资本市场追捧109

3.3.3 影响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110

3.3.4 我国医疗器械县级市场需求分析112

3.3.5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强劲112

3.4 2012-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状况115

3.4.1 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特征综述115

3.4.2 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116

3.4.3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121

3.4.4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124

3.4.5 中国医疗器械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125

3.5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129

3.5.1 国际技术水平分析129

3.5.2 国内技术水平分析130

3.5.3 国内技术存在的问题130

3.5.4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132

3.5.5 政策支持技术方向132

3.6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3

3.6.1 医疗器械行业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133

3.6.2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135

3.6.3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35

3.6.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亟待政策扶持137

3.6.5 中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研发面临的难题139

3.7 促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140

3.7.1 浅析欧美医疗器械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140

3.7.2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利用创新实行降本增效144

3.7.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146

3.7.4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壮大的战略147

第四章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财务状况149

4.1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经济规模149

4.1.1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规模149

4.1.2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利润规模149

4.1.3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资产规模150

4.2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50

4.2.1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亏损面150

4.2.2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毛利率151

4.2.3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51

4.2.4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利润率151

4.3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152

4.3.1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152

4.3.2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率152

4.3.3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153

4.4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153

4.4.1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资产负债率153

4.4.2 2010-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利息保障倍数154

4.5 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154

4.5.1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154

4.5.2 影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155

第五章2012-2015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分析156

5.1 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运行概况 156

5.1.1 行业规模分析156

5.1.2 行业供给分析156

5.1.3 行业需求分析157

5.1.4 运行特点分析158

5.2 超声诊断仪器 159

5.2.1 超声诊断概述159

5.2.2 超声诊断类型159

5.2.3 超声诊断仪简述159

5.2.4 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分析160

5.2.5 中国超声诊断影像系统及设备发展概况161

5.2.6 中国彩色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分析166

5.2.7 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前景可观167

5.2.8 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预测分析168

5.3 CT机168

5.3.1 CT机概述168

5.3.2 CT机的发展史169

5.3.3 全球CT机市场总况169

5.3.4 欧盟CT机市场分析171

5.3.5 美国CT机市场分析178

5.3.6 日本CT机市场分析178

5.3.7 中国CT机产业及市场发展现状179

5.3.8 中国CT机进出口贸易分析181

5.4 磁共振成像装置(MRI)186

5.4.1 磁共振成像186

5.4.2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186

5.4.3 国外磁共振成像仪技术研究进展187

5.4.4 中国磁共振成像仪行业发展现状193

5.4.5 中国磁共振成像仪技术研究进展199

5.4.6 本土磁共振成像仪企业面临的形势200

5.4.7 磁共振成像仪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201

5.5 监护产品 202

5.5.1 监护仪基本介绍202

5.5.2 全球监护仪市场规模与格局概况203

5.5.3 中国医疗监护仪市场发展综述204

5.5.4 我国医疗监护仪市场格局分析205

5.5.5 2015年医疗监护仪市场规模预测205

5.5.6 监护产品信息化发展及趋势分析206

5.6 呼吸机208

5.6.1 呼吸机介绍208

5.6.2 全球呼吸机市场分析209

5.6.3 中国呼吸机市场总体分析211

5.6.4 中国呼吸机市场供需状况分析213

5.6.5 中国呼吸机进出口状况分析214

5.6.6 国内呼吸机主要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215

5.6.7 我国呼吸机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215

5.6.8 我国呼吸机市场投资价值分析216

5.7 内窥镜技术与产品 220

5.7.1 中国内窥镜行业综述220

5.7.2 我国关节内窥镜市场分析223

5.7.3 新型防护内窥镜已在沈阳研制成功224

5.7.4 我国胶囊式内窥镜发展进展225

5.7.5 中国医用硬性内窥镜发展建议229

5.7.6 2016年美国消化道内窥镜市场预测231

5.8 其他类型产品 232

5.8.1 理疗技术设备在国内外的发展232

5.8.2高端医疗设备打破外资垄断235

5.8.3 我国激光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238

第六章2012-2015年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分析242

6.1 基本定义及概述242

6.1.1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的定义242

6.1.2 口腔科用设备的发展史242

6.1.3 牙科设备及器具244

6.1.4 牙科设备的发展历程246

6.2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市场分析250

6.2.1 全球牙科影像设备市场分析250

6.2.2 口腔科用设备成为医械的销售亮点251

6.2.3 口腔科用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及供需251

6.2.4 我国口腔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特点252

6.2.5 口腔科用设备和器械的几个发展方向253

6.3 口腔科用器械的问题及对策 255

6.3.1 口腔器械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医务人员医源性感染状况255

6.3.2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256

6.3.3 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方法257

6.3.4 口腔科用器械的管理对策257

第七章2012-2015年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行业分析260

7.1 假肢 260

7.1.1 当今假肢技术的新发展260

7.1.2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假肢控制系统262

7.1.3 我国假肢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263

7.1.4 动力外骨骼和智能假肢研究状况264

7.2 人工器官 265

7.2.1 人工器官概述265

7.2.2 我国人工骨市场发展状况分析265

7.2.3 我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状况268

7.2.4 我国人工血管市场发展现状271

7.2.5 我国人工心脏瓣膜市场状况273

7.2.6 我国人工皮肤产业化发展现状274

7.2.7 我国人工肝项目研究开发情况275

7.3 植(介)入器械276

7.3.1 植入医疗器械产业链构成情况276

7.3.3 植入医疗器械企业格局分析279

7.3.4 植入医疗器械研发进展情况281

7.3.5 植入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环境284

7.3.6 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建议286

7.3.7 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展望286

第八章2012-2015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分析288

8.1 2012-2015年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综况288

8.1.1 一次性医疗器械概述288

8.1.2 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状况288

8.1.3 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分析289

8.1.4 高值一次性医疗器械面临浪费难题289

8.1.5 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分析290

8.1.6 我国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291

8.2 2012-2015年注射器市场分析291

8.2.1 全球一次性注射器市场发展概况291

8.2.2 全球胰岛素注射器涌起研发热潮293

8.2.3 中国一次性注射器行业发展现状294

8.2.4 我国一次性注射器高端产品亟待开发294

8.2.5 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面临的障碍及应对295

8.2.6 预充式注射器市场发展形势剖析295

8.2.7 无针注射器研发进展及前景分析299

8.3 2012-2015年家庭医疗器械市场分析300

8.3.1 民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特点300

8.3.2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析301

8.3.3 我国家用心脏除颤器市场格局分析302

8.3.4 家用医疗器械营销及品牌策略解析303

8.3.5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前景预测316

8.3.6 我国五类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前景看好317

第九章2012-2015年中国主要省市医疗器械市场分析319

9.1 广东省319

9.1.1 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分析319

9.1.2 广东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分析321

9.1.3 2015年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运行简况322

9.1.4 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总体发展状况322

9.1.5 佛山积极打造医疗器械进出口基地323

9.1.6 广东将对医疗器械价格进行管制325

9.2 上海市325

9.2.1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简析325

9.2.2 2014上海医疗器械行业销售状况326

9.2.3 2015年上海关区医疗器械进口情况326

9.2.4 政策利好助推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327

9.2.5 上海成立医疗器械标准研究联合实验室335

9.2.6 上海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方向336

9.3 北京市339

9.3.1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劣势分析339

9.3.2 北京市加强医疗器械产业准入管理340

9.3.3 北京启用医疗器械监管信息系统340

9.3.4 北京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341

9.4 江苏省342

9.4.1 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342

9.4.2 江苏试点推进医疗器械委托储运342

9.4.3 江苏昆山医疗器械产业渐显聚集态势345

9.4.4 江苏宿迁医疗器械产品外贸现状346

9.4.5 武进成为江苏医疗器械出口基地346

9.5 浙江省348

9.5.1 浙江实行医疗器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48

9.5.2 浙江省对医疗器械企业进行质量信用评价348

9.5.3 2015年浙江医疗器械监督抽验情况349

9.6 其他省市 350

9.6.1 安徽滁州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350

9.6.2 江西南昌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350

9.6.3 成都提升基层公益性医疗设备351

9.6.4 黑龙江医疗器械成生物医药产业新突破方向351

9.6.5 山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目标352

第十章2012-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分析354

10.1 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理论概述354

10.1.1 医疗器械销售力354

10.1.2 市场管理354

10.1.3 销售政策的制定规则355

10.1.4 团队建设355

10.1.5 营销渠道的开拓及促销设计356

10.2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分析356

10.2.1 医疗器械营销的突破要点356

10.2.2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转向数据库营销模式分析357

10.2.3 环境变化下的医疗设备营销分析359

10.2.4 家用医疗器械营销新模式分析361

10.3 医疗器械市场招投标分析362

10.3.1 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方式应用情况362

10.3.2 医疗器械招标存在的问题365

10.3.3 医疗器械招标规范发展的措施366

10.4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分析368

10.4.1 医疗器械存在的售后服务陷阱368

10.4.2 大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亟待规范368

10.4.3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前景看好369

第十一章2012-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重点企业分析370

11.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70

11.1.1 企业发展概况370

11.1.2 经营效益分析370

11.1.3 业务经营分析371

11.1.4 财务状况分析372

11.1.5 未来前景展望372

11.2 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72

11.2.1 企业发展概况372

11.2.2 经营效益分析373

11.2.3 业务经营分析373

11.2.4 财务状况分析377

11.2.5 未来前景展望378

11.3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378

11.3.1 企业发展概况378

11.3.2 经营效益分析379

11.3.3 业务经营分析380

11.3.4 财务状况分析384

11.3.5 未来前景展望385

11.4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385

11.4.1 企业发展概况385

11.4.2 经营效益分析386

11.4.3 业务经营分析386

11.4.4 财务状况分析390

11.4.5 未来前景展望391

11.5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391

11.5.1 企业发展概况391

11.5.2 经营效益分析392

11.5.3 业务经营分析392

11.5.4 财务状况分析397

11.5.5 未来前景展望397

11.6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398

11.6.1 盈利能力分析398

11.6.2 成长能力分析398

11.6.3 营运能力分析398

11.6.4 偿债能力分析399

11.7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399

11.7.1 公司简介399

11.7.2 东软医疗在CT领域的崛起401

11.7.3 东软公司CT机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医疗市场 402

11.7.4 东软携手飞利浦在医疗领域合资403

11.7.5 东软医疗推出多款医疗器械新品404

第十二章2012-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分析405

12.1 2012-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竞争状况 405

12.1.1 世界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解析405

12.1.2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分析405

12.1.3 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向外扩展406

12.1.4 外资企业借并购进入医疗新领域406

12.1.5 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411

12.1.6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无序侵权现象频发412

12.2 医疗器械行业“波特五力”竞争分析415

12.2.1 新的行业进入者的威胁415

12.2.2 买方侃价能力415

12.2.3 医疗替代品的压力416

12.2.4 供方侃价能力416

12.2.5 产业内存在的竞争416

12.3 医疗器械产业的数字化竞争分析416

12.3.1 在优势对接中寻求发展416

12.3.2 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417

12.3.3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源泉418

12.3.4 技术壁垒逐渐升级418

12.4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策略探讨419

12.4.1 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419

12.4.2 品牌效应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421

12.4.3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424

第十三章2012-2015年医疗器械的政策监管环境分析426

13.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环境概述426

13.1.1 行业管理体制分析426

13.1.2 行业监管历程分析427

13.1.3 行业标准体系制定430

13.2 2012-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监管动态 431

13.2.1 我国医疗器械GMP正式实施 431

13.2.2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出台实施440

13.2.3 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一批新标准实施441

13.2.4 2015年我国加强高电位治疗设备监督管理443

13.2.5 2015年我国规范境外医疗器械标签和包装标识444

13.2.6 2015年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权下放444

13.2.7 2015年工信部研究推出医疗器械扶持专项445

13.2.8 “十二五”医疗器械行业政策落实446

13.3 翻新再用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分析452

13.3.1 市场呼唤有序监管452

13.3.2 安全成为关注焦点453

13.3.3 产品质量需法规把关453

13.3.4 翻新再用医疗器械的相关趋势455

13.4 各类医疗器械企业和产品的监管情况分析455

13.4.1 医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455

13.4.2 医械经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457

13.4.3 医疗器械软件监管状况及对策分析459

第十四章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及前景分析 462

14.1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投资机遇与热点462

14.1.1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462

14.1.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判断462

14.1.3 医疗器械基层市场的机遇与方向463

14.1.4 具备投资价值的三类医疗器械464

14.1.5 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四大热点467

14.1.6 “十二五”国产医疗器械面临政策机遇468

14.2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469

14.2.1 政策风险及防范措施469

14.2.2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470

14.2.3 供求风险及防范措施471

14.2.4 相关行业风险及防范措施471

14.2.5 区域风险及防范措施472

14.2.6 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措施472

14.2.7 其他风险及防范措施473

14.3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行业前景趋势分析474

14.3.1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成长潜力巨大474

14.3.2 未来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迅猛发展475

14.3.3 我国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基层市场前景广阔475

14.3.4 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热点分析478

14.4 “十二五”中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规划剖析479

14.4.1 形势与需求479

14.4.2 指导思想及发展原则480

14.4.3 发展目标481

14.4.4 发展重点483

14.4.5 重点任务布局486

14.4.6 保障措施488

14.5 2016-2022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预测分析488

14.5.1 影响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发展因素分析488

14.5.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销售收入预测490

14.5.3 2016-2022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利润总额预测491

附录492

附录一: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目录492

附录二:《医疗器械分类规则》571

附录三: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574

附录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583

附录五: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592

附录六: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601

附录七: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607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6-202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6-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