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D3行业概况
1、转化途径
目前已知维生素D共有5种化合物,维生素D3是最主要的一种活性形式。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胆骨化醇,英文名为Cholecalciferol,,系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氯仿,不溶于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属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3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必须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最终活性物质1α,25-羟基维生素D3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在自然界内,营养摄入均衡充分的前提下,人和动物体内的胆固醇和角鲨烯可转化为7-去氢胆固醇,经太阳照射,皮肤的7-去氢胆固醇会转化为维生素D3,再经肝、肾的代谢产生1α,25-羟基维生素D3。其转化过程如下:
维生素D3在生物体内的转化途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生产工艺
维生素D3自1928年被德国有机化学家温道斯分离出来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始进行人工合成维生素D3的研究和开发。1942年Ziegler发明了“溴化/脱溴化氢法”生产工艺,世界开始了人工合成大规模生产维生素D3的历史。在1999年以前,以溴化/脱溴化氢法生产维生素D3的生产工艺技术一直被原世界三大维生素生产商荷兰苏威、瑞士罗氏、德国巴斯夫所垄断。
维生素D3生产工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维生素D3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十分重视维生素饲料添加剂产品,自2009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发展。
维生素D3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各政府部门网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维生素D3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维生素D3行业产业链
维生素D3行业上游为羊毛脂胆固醇,胆固醇按照纯度不同分为NF级胆固醇(纯度≥95%)和饲料级胆固醇(纯度约80%-90%)。下游市场主要为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医药保健行业。
维生素D3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饲料添加剂中,VD3为必需添加的营养元素,以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在医药保健领域,VD3主要用于营养保健产品及医药制剂,人体缺乏VD3易患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在食品添加剂中,VD3作用主要是补充加工中丢失的维生素和原料中缺乏的维生素,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因此,维生素下游的饲料行业、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将直接推动维生素需求的上升。
2021年中国维生素D3下游需求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维生素D3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需求现状
维生素在医药保健市场主要是用于营养保健产品及医药制剂。在营养保健品中,维生素补充剂是最主要的营养保健品之一;在医药制剂中,医药级维生素D3主要用于治疗例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综合三大应用领域来看,2021年全球维生素D3总需求为11257.04吨,2017-2021年CAGR为3.22%,预计2026年全球总需求量将接近13000吨。
2017-2026年全球各领域维生素D3需求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添加量情况
所有添加剂等产品需严格遵守有关规范要求,如维生素D3在饲料中剂量过量使用会导致生物中毒;维生素D3剂量过少则会引起钙和磷吸取和代谢混乱等。参照《帝斯曼动物营养添加准则手册(2016版)》,维生素D3在常见生物体全价饲料中的添加剂量范围约为970-7000IU,折合为0.024-0.175mg/kg(50万IU)。
维生素D3在不同种饲料中的添加量情况
资料来源:帝斯曼公司维生素添加准则2016版,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维生素D3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产能分布
目前国内维生素D3生产厂家主要有花园生物、金达威、新和成等,2021年花园生物VD3产能为2000吨,花园生物(金西)科技园VD3投产后产能全球第一,产能增长至3600吨/年;海外主要生产厂家有荷兰帝斯曼、印度迪氏曼等,帝斯曼产能为2000吨/年。
2021年全球维生素D3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国内主要企业毛利率对比
从国内主要VD3生产企业毛利率对比来看,花园生物领先的生产工艺具有成本优势,公司采用“分子蒸馏法”得到核心原材料NF级胆固醇,采用“氧化还原法”进一步得到中间体7-去氢胆固醇,相比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直接外购NF级胆固醇生产维生素D3来说,公司能够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
另一方面,公司专注于经营维生素D3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产品,产品结构相对集中。由于行业内其他可比公司的业务板块中VD3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在VD3价格上升周期中,公司毛利率上升幅度更加明显。此外,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VD3产能优势,生产链条长且产量大,产品收率更高,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17-2022年Q3维生素D3主要公司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阿
六、中国维生素D3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行业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维生素整体消费水平较低,人均消费量明显不及美国、法国、日本等维生素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均维生素消费量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都为我国维生素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也将导致包括维生素在内的药品和保健品消费需求的大幅提升。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扩大药品、保健品的生产,亦为维生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2、国际市场的认可提高行业竞争力
我国作为全球维生素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维生素出口量也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量的增长源于国际市场对我国维生素产品质量和价格的认可。国际市场对维生素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我国维生素产品的出口,并进一步促进了维生素产业的发展。
3、产品质量提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国内新版GMP使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内药政法规的健全和飞行检查的常态化,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的认可。虽然我国维生素原料药生产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个别细分领域,其生产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将促进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医药级维生素的出口。
4、成本优势扩大行业发展空间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维生素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由于我国维生素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过程中收率的提高,也降低了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优势是我国维生素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维生素D3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维生素D3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