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烷交联剂行业概况
硅烷交联剂是指分子中含有三个及以上容易水解的基团,能与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链末端Si-OH基缩合形成交联结构的硅烷或硅氧烷,是缩合型液体硅橡胶中最重要的一类配合剂。交联剂与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催化剂、填料、增塑剂、添加剂等组分共同作用(配合)制备得到缩合型液体硅橡胶。硅烷交联剂主要分为脱酸型、脱醇型与脱酮肟型三大类。
二、硅烷交联剂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硅烷交联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核心基础化工原料与相关设备等,其中核心基础化工原料包括金属硅、甲醇、乙醇、氯甲烷、氯气、催化剂等,相关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储罐等。产业链中游为硅烷交联剂的研发与生产环节,硅烷交联剂关键中间体包括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甲基三氯硅烷,其中,甲基三氯硅烷是生产大多数交联剂型硅烷的关键起点。硅烷交联剂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橡胶工业、胶粘剂、玻璃纤维与塑料加工等。
2、全国室温硫化硅橡胶产能产量情况
硅烷交联剂属于精细化学品中的功能性硅烷,主要用于生产室温硅橡胶,属于有机硅密封胶和胶粘剂的第一大类产品。室温硅橡胶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能源电力、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其他领域。硅烷交联剂产业的发展与下游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室温硅橡胶行业内生产规模居前的主要企业总产能为288.4万吨/年,产量为154.2万吨,预计2028年产能将达到365.4万吨/年,产量将达到216.7万吨,2024-2028年产能和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09%和8.88%。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硅烷交联剂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硅烷交联剂行业发展现状
1、功能性硅烷行业市场结构
功能性硅烷根据用途可分为硅烷偶联剂和硅烷交联剂,其主要区别在于:高分子链段之间的化学键连接称为交联;不同材料之间的非化学键连接称为偶联。硅烷交联剂通常用于线型分子间架桥,从而促进或调节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的形成,是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核心部分。相比于硅烷偶联剂,硅烷交联剂用量和产量较小。据统计,2024年硅烷交联剂产量占比功能性硅烷总产量的27.98%。
2、硅烷交联剂行业生产现状
我国硅烷交联剂主要产品包括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硅酸酯、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品种。近年来我国硅烷交联剂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硅烷交联剂产量为11.23万吨,同比增长7.98%。
3、硅烷交联剂行业需求现状
硅烷交联剂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硅密封胶和胶粘剂中的室温硅橡胶。需求来看,2022-2024年我国硅烷交联剂需求量逐年下降,截至2024年我国硅烷交联剂需求量为9.48万吨,同比下降10.31%。
四、硅烷交联剂行业竞争格局
境外硅烷交联剂生产企业主要为瓦克、信越化学等,产品从有机硅单体到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均有布局,硅烷交联剂在其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相对较小。瓦克、信越化学等近年来随着国内竞争对手锦华新材、新蓝天和艾科维的快速发展,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大幅下降,仅保留特种、专用领域少量相关产品。我国硅烷交联剂主要生产企业为锦华新材、新蓝天、艾科维和仙粼化工等、,市场集中度较高。
五、硅烷交联剂行业前景展望
有机硅材料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属于国家重点发展材料之一。近些年来,硅烷交联剂的品种、质量、产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硅烷交联剂将有如下发展方向:
1、随着太阳能、锂电池、LED灯具、5G网络等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密封胶及粘合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室温硫化硅橡胶中,中性胶需求增长较快,脱酮肟型胶已成为市场主流,脱乳酸乙酯型胶有较大发展潜力,酸型胶则呈萎缩态势。
2、国内常规功能性硅烷发展非常迅猛,但高端硅烷交联剂的发展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未来我国硅烷交联剂将向着高端化、专一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3、企业应紧跟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从单一产品逐步扩展到产品线,从提供产品到逐步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4、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硅烷交联剂将朝着低聚物、水溶液方向进行发展,以减少环境污染。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硅烷交联剂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硅烷交联剂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