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心脏行业概况
人工心脏是一种使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用于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有效手段。人工心脏作为一款高风险的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产品的最终评判指标在于临床验证及临床获益,产品设计与迭代均以满足更好的临床需求作为目标。
二、人工心脏行业政策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高度规范、典型的政策性市场。为了促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加快人工心脏等高端医疗装备发展,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政策驱动下,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人工心脏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人工心脏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负责提供制造人工心脏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高精尖核心部件以及相关的研发技术服务,其中核心材料包括医用级钛合金、钴铬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涂层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包括磁悬浮轴承与电机、控制器与传感器、电池、经皮导线等。中游为人工心脏的研发、制造与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终端医疗机构包括大型心脏中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核心科室等。
2、全球及中国心衰患者数量
心衰指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据统计,2024年全球心衰患者数量为6298.1万人,中国心衰患者数量为1535万人。人工心脏不仅能够改善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是等待心脏移植或不适合移植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随着全球及中国心衰患者数量的增长,人工心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人工心脏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四、人工心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情况
随着多年的临床应用,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长期可靠性不断获得验证。人工心脏无需移除患者本身病变心脏,主要辅助病变心脏一起完成泵血功能。据统计,2019-2022年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呈下降态势,2023-2024年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为7538台,同比增长33.8%。
2、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
对于不适合心脏移植或无法进行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脏病人,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随着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的增长,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2.3亿元,同比增长37%。
3、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区域分布
区域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最大地区,2019-2024年美国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下滑后小幅回升,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小幅增长,从6.3亿美元增加到7.8亿美元,2024年市场占比为63.58%。其次为欧洲地区,2024年欧洲地区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占比为24.55%。
4、全球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
介入式人工心脏常用于中短期心脏循环辅助治疗,可以替代衰竭心脏的功能,为复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等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循环支持。据统计,2019-2024年全球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9.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0.7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6.4%。
5、中国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量
中国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推广起步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人工心脏技术在2020年实现了首台商业化植入,此后,受益于国内技术进步、术式推广加速和政策支持,中国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植入量已于2024年增长至748台。
6、中国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为0.44亿元,到2024年增长至2.62亿元,市场发展迅速。人工心脏于国内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认知仍有所不足,仍要求相关企业投入较多的资源以开展产品与术式推广活动,完善终端医院覆盖,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对人工心脏产品的认可度。
7、中国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
我国首个中短期人工心脏于2024年获批上市,2024年我国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约为0.003亿元。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有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获批上市,随着新产品上市应答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预计2033年我国中短期人工心脏市场规模将达到114.6亿元,2024-2033年CAGR为222.9%。
五、人工心脏行业竞争格局
鉴于人工心脏领域产品的复杂性,人工心脏类器械在核心技术、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国际市场上,人工心脏产品被雅培、强生等少数企业垄断。国内人工心脏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竞争格局。长期循环辅助领域,目前国内共有5款长期人工心脏产品获批上市;中短期循环辅助领域,我国暂无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获批上市。
六、人工心脏行业产品趋势
1、小型化与轻量化
显著降低手术侵犯性,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及损伤;此外,小型化与轻量化为临床应用边界拓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以惠及更多的临床患者。
2、提升血液相容性
植入式人工心脏的长期可靠性不仅表现于机械稳定性,更表现于得以与人体生理环境和谐共存,其中,优秀的血液相容性被视为确保植入式人工心脏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石。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行业致力于进一步降低血栓、溶血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显著提升产品的长期可靠性,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长久、更稳定的循环支持。
3、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通过更便携的体外部件、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以及无线供电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患者的日常管理将被显著简化。这将极大地解放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能够进行更多的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向高质量生存辅助转变。
4、扩展临床适用性,惠及更多的临床患者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暂无获批的植入式右心室辅助装置或植入式双心辅助装置,相关产品的研发亦系行业内持续拓展临床应用边界、解决庞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关键方向。此外,面向幼儿患者的专用产品研发,需通过在小型化、低容量填充和精准流量控制方面取得突破,以实现更广泛和安全的临床应用。
5、数字化和智能化
植入式人工心脏技术正与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以实现更精准的管理和更安全的运行:①实时监测与管理,即通过发展高度集成的传感器系统和无线传输技术,使医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泵参数、电池状态及生理指标(如心律、血氧),实现院外、远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早期预警。
②智能流量调控,即基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多参数生理数据(如血压、心率、运动量),实现植入式人工心脏流量的自动化、自适应调整,模拟自然心脏对不同生理状态(如休息、运动)的反应,提高治疗的生理匹配度。
③更加生理的设计,例如带有搏动性或流量自适应功能,使其能更好地与人体自然循环系统协同工作。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人工心脏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人工心脏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