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即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它无需燃烧燃料,发电过程零排放、无噪音,且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之一,广泛应用于家庭屋顶、大型电站、交通设施等场景,能有效缓解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压力与资源短缺问题。
	 
 
二、光伏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近年来,光伏行业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政策涵盖了行业规范、电价改革、资金支持、项目开发等领域。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深化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光伏产业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开发;加强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管理和推广,推动光伏在农村等领域的应用,为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光伏行业产业链
1、光伏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与设备制造、中游的电池片与组件生产以及下游的电站开发与配套。光伏行业产业链上游是基础,其成本与质量影响中游竞争力;中游是核心制造环节,技术迭代快;下游是应用端,受政策和消纳能力影响大。各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光伏行业向高效、低成本、可持续方向发展。
	 
 
2、光伏行业上游分析
2024年中国硅片产量约776GW,在全球803GW总产量中占比高达96.6%,持续巩固全球绝对供给主导地位。产量背后是技术迭代的支撑,N型硅片渗透率超80%,210系列大尺寸及矩形硅片占比提升至28%,且钨丝金刚线等工艺推动切片成本降低15%-20%。但高产量也加剧行业分化,上半年累库压力迫使硅片企业下半年缩减产量,推动行业去库存的同时,也倒逼低效产能退出,加速向技术密集型竞争转型,为下游电池、组件环节提供高效低价的原材料基础。
	 
 
四、光伏行业现状分析
1、光伏行业新增装机容量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达21161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实现106.49%的翻倍增长,延续了行业高景气态势。其中分布式光伏表现尤为亮眼,新增1.13亿千瓦,同比增幅113.33%,工商业与户用市场均持续扩张;集中式光伏新增0.99亿千瓦,同比增长99.19%,在能源供应中仍居核心地位。
	 
 
2、光伏行业发电量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达5591亿千瓦时,同比激增42.9%,延续行业高增长态势。这一成绩得益于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截至6月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达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1%,为发电量提升奠定基础。同时,N型TOPCon等高效组件渗透率提升,叠加94%的历史新高利用率,推动发电效率显著增强。
	 
 
五、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行业竞争呈梯队化格局,头部效应显著。第一梯队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一体化龙头,隆基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晶科TOPCon组件出货量榜首。第二梯队是细分领域领军者,如通威、阳光电源、福斯特,凭借垂直整合或技术壁垒巩固优势。第三梯队为特色企业,如爱旭股份以BC技术切入高端市场,依托差异化竞争占据细分赛道份额,行业整体向技术密集与全球化竞争演进。
	 
 
六、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光伏行业迎来产能过剩的深度调整期,全产业链名义产能均超1100GW,而全球实际装机需求仅约600GW,产能冗余度超1.8倍,中国作为全球85%光伏产能的供给方,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均不足60%,其中多晶硅、组件开工率分别低至47%、48%。硅片环节甚至出现近四年首次负增长,产能从2024年的1153GW降至1088GW,标志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在此背景下,低效产能加速退出,2025年上半年超50家光伏企业申请破产清算,含14家国有企业,德国巨头梅耶博格等外资企业也被迫关停工厂。头部企业同样承压,五大龙头上半年合计净亏损达173亿元,行业整体净亏损57.3亿元。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供需格局将逐步改善,具备成本控制与技术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复苏。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光伏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