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泵车行业概述
混凝土泵车是一种集混凝土输送、布料功能于一体的专用工程机械,它以汽车底盘为载体,配备能伸缩或曲折的液压臂架(即布料杆)、混凝土输送泵和输送管道,可将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通过输送泵压入管道,再经可灵活调整角度与高度的臂架,将混凝土精准输送至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施工场景的指定浇筑位置,大幅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与作业灵活性,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二、混凝土泵车行业政策
混凝土机械作为建筑行业重要设备,推动其低碳转型已成为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双碳”战略已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各类政策的落地,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在混凝土机械等行业中的应用,助力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混凝土机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混凝土泵车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混凝土泵车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为钢材、橡胶、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中游为混凝土泵车生产;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混凝土搅拌站等。
2、产业链下游
建筑业增加值上涨意味着建筑项目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以及房地产行业的住宅、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浇筑作业,这直接带动了对混凝土泵车的需求增长。2024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为89949.3亿元。
四、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现状
受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基建投入减缓、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影响,混凝土泵车国内销量自2021年起进入下行通道,2022年出现断崖式萎缩,降至3206辆,同比下降70.15%;不过,在2023年,国内市场初现回暖迹象,销量微增0.16%至3211辆,但较2021年前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泵车出口市场蓬勃发展,呈现显著的“量额齐升”态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0-2024年间,我国混凝土泵车出口量从446辆激增至2758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7.69%;出口额从4.36亿元跃升至26.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37%。进入2025年,这一快速增长势头持续保持,1-6月累计出口1769辆,同比增长45.36%,出口额达16.69亿元,同比增长40.13%。
混凝土机械海外市场整体规模变化不大,约250-330亿。中国市场约占全球市场43%,其中,中国市场为38.4%,国内品牌在海外的市占率8%左右,根据近10年海外混凝土机械规模数据,2020年至2023年有小幅增长;2022年开始,国内规模下滑,海外占比上升,海外市场成为增长点。
五、混凝土泵车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2024年中国泵车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行业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三一重工以46%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显示出其在泵车领域的强大市场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中联重科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30%,与三一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徐工集团以12%的份额位列第三,是第三大主要参与者。
2、重点企业分析
三一重工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其混凝土输送泵车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2024 年,三一重工在国内市场的泵车销量占比达到 32%,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海外市场,三一重工的品牌影响力也持续增强,与中联重科合计出口占比超过 60%。2024年公司混凝土机械收入约为143.68亿元。
六、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混凝土泵车具备自主调节与优化能力,显著提升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三一重工2025年发布S+系列混凝土泵车,搭载全球首创无级液压系统,实现综合能耗下降15%
2、绿色化发展加速
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行业积极响应环保政策导向,推动产品向高效节能方向演进。中联重科率先布局新能源领域,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纯电动泵车及混合动力产品,2025年又推出76米泵车,通过节能技术集成实现能效提升;徐工在2023年推出行业首款低碳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泵车HB47VH。
3、出口市场持续扩张
近年来,中国混凝土泵车出口市场呈现“量额齐升”态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混凝土泵车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