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型传动系统行业概述
传动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或系统将动力从动力源传递至终端执行机构的过程,其核心功能是实现动力、扭矩及运动形式的转换与传递。传动系统按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可分为微型传动系统和工业传动系统。其中,微型传动以微小齿轮为核心,集成机电一体化设计,适配多领域定制化需求微型传动系统是以微型、精密齿轮为基础,通过结构优化设计、精密生产装配等实现的体积微小的传动系统,通常由微型电机、精密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二、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发展背景
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修订的上述产业政策主要以促进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微型传动行业的下游市场快速发展为主。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工业机器人(如人形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如家居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市场需求将显著增加,带动传动系统、高效电机等核心部件的需求。此外,我国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亦需研发更轻量化、高效能的传动解决方案,以适应家居、机器人等对精度、能效和智能化的要求。
三、微型传动系统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微型传动系统的产业已形成从上游精密加工、原材料供应到中游制造、装配,再到下游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链条。未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升级和新兴技术融合,我国微型传动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产业链下游
近年来,我国汽车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汽车的功能定位正从单一的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相较于传统汽车,近年来各类车厂新推出的智能汽车对智能传动系统的使用量更大,除基础功能外,其技术需求已从机械驱动向机电一体化设计延伸。2020年至2024年,我国智能汽车销量从550万辆增加至1460万辆,呈爆发式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27.64%。随着我国智能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对微型传动系统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
四、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微型传动系统采用模组化、系列化的设计思想,提供各种结构方案,可以较低成本实现低转速、大扭矩、高精度和智能化的精密传动及控制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高端电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型传动系统在各类型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物联网、医疗器械等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伴随下游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我国微型传动产业市场规模亦在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1%。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五、微型传动系统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因产品精密、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长期由国际巨头主导。德国IMS和日本电产凭借在高精度齿轮传动技术及规模化制造经验上的积累,占据全球高端市场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硬件的爆发式增长,我国本土企业如兆威机电、金力传动等加速崛起,通过工艺优化及定制化服务能力,凭借快速响应、灵活研发及供应链协同优势,在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重点企业介绍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微型传动及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具备的高精度、小体积、低噪音等特性能够适应下游行业的应用需求。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汽车、消费及医疗科技、先进工业及智造、机器人等多个领域。2024年兆威机电营收15.25亿元,同期增长26.42%。
六、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1、模组化定制重构产业生态
微型传动系统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分散式采购向模组化定制的生态重构,这种转型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诸多问题,还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过去,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采用分散采购模式,电机、齿轮箱、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由不同供应商提供,匹配性差导致动力效率损失,以及噪音难以控制;同时,多供应商协调带来的开发周期延长问题突出,整机厂商往往需耗费9-12个月完成传动系统与AI避障、激光雷达等子系统的协同开发。近年来,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行业逐步采用了模组化定制模式,传动系统供应商通过构建标准化动力模组,将微型电机、行星齿轮箱、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预集成,形成即插即用的“动力心脏”。这种创新显著优化了系统协同效率,将整机厂商的新品开发时间缩短为3-6个月,新产品迭代速度提升50%,也极大节约了整机厂商的研发投入。
2、协同研发驱动价值跃迁
智能家居和服务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用户对于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些领域,传统的研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终端应用场景需求。在过去,传动系统厂商往往只是按照整机企业提供的基本参数进行生产,缺乏深入的技术合作与协同研发。然而,随着终端应用场景复杂度的提升,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如今,传动系统厂商与整机企业开始开展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定义传动方案的功能特征和性能指标,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性能优化等方面协同研发、优势互补。例如,在研发过程中,双方会共同研究不同环境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工作模式、噪音控制等要求,以此来确定最适合的传动系统方案。除了共同定义传动方案,传动系统厂商还参与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传动系统厂商就与整机企业密切合作,根据产品的定位和市场需求,提供专业的技术建议和解决方案。在生产过程中,双方共同监控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在产品的售后阶段,传动系统厂商也会提供技术支持,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合作模式,使得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复杂场景推动单机价值量倍增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设备不断拓展应用边界,逐步深入复杂场景,促使其功能集成度大幅提高,推动单机传动系统价值量显著提升,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传统小家电产品,如普通电风扇、电动剃须刀等,其传动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单一、场景简单,对传动系统的精度、稳定性等性能要求不高,技术含量有限,因此价值较低。但进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能设备应用领域更广,场景更复杂,服务机器人等新兴智能设备的单机传动系统价值量大幅攀升。如医疗机器人需在微小空间高精度操作,物流机器人要在密集货架间快速准确移动搬运货物,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需要更强的越障及清洗功能,这些都对传动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其价值量提升。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在目前对扫地机器人噪声、寿命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扫地机器人须具备较强的越障功能、识别地面材质自动调整清洁模式、搭载机械手臂增加清洁范围等高级功能,同时,也出现了与基站配合实现垃圾自动处理功能的需求。这些更复杂的场景要求使得扫地机器人需搭载更多的微型传动系统模组,其技术含量和成本不断增加,单机传动系统价值量迅速提升,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市场规模。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