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稀土行业概述
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钇(Y)和钪(Sc)共17种元素的总称。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且通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其氧化物形态早期因不溶于水且外观类似“土”而得名“稀土”。按萃取分离分类,可将稀土元素细分为轻稀土(P204弱酸度萃取)—镧、铈、镨、钕;中稀土(P204低酸度萃取)—钐、铕、钆、铽和镝;重稀土(P204中酸度萃取)—钬、铒、铥、镱、镥、钇。
三、稀土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产业链来看,上游为资源开采环节,主要涵盖稀土矿的勘探与开采,并将开采出的矿石进行破碎、磨矿等物理处理,分离出稀土矿石;中游为稀土冶炼与加工环节,采用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技术,高效分离出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再加工成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等);下游则是应用环节,涉及玻璃、陶瓷、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下游分析
稀土永磁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质量轻、损耗小、效率高等显著优势。钕铁硼磁体作为稀土永磁材料的一种,能将动力蓄电池的电能高效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为整车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1286.6万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四、全球及中国稀土行业现状
1、全球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稀土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战略价值迅速提升,逐渐成为大国资源竞争和产业博弈的重要对象。整体而言,全球界稀土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探明储量集中在中国、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36.5万吨。
2、中国
一方面,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且品种齐全,轻稀土和重稀土均有分布;另一方面,中国稀土开采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从开采、分离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后续产业崛起奠定了基础。并且,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稀土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行业集中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自2011年起,中国对稀土实行指令性生产计划,自2016年以来,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通常每年分批次下发。2023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5、24.39万吨。
五、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1年,亦是中国稀土工业的起源,是全球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北方稀土积极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巩固增强原料产业优势,其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并聚焦产业扩能提势,拟与福建省金龙稀土合资成立新公司建设氧化稀土分离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提升稀土资源掌控力和稀土原料产品供给能力;还收购包头市中鑫安泰磁业公司,填补稀土镧铈金属生产空白,优势互补做强做大稀土金属产业。2024年北方稀土营业总收入为329.66亿元。
六、中国稀土行业未来展望
2025年,工信部发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明确稀土生产主体仅限工信部等部门认定的大型稀土集团,其他组织和个人严禁涉足,中小企业面临退出压力,行业集中度将向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等头部企业倾斜,预计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预计将维持低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供给端约束。未来,中国稀土行业或将加强对国内中重稀土资源的保护,依托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现有稀土资源的深部找矿增储,拓展新的稀土资源基地和增加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并拓宽进口渠道。同时,开展稀土产品储备研究,择机增加紧缺稀土产品储备,减少相关被替代稀土元素储备规模。此外,我国稀土综合利用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需加强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回收利用技术研发,避免稀土资源浪费,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