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信息化行业概述
公安信息化,是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各级公安部门,把公安信息作为重要的警力,并同其他传统警力资源一起,组成一个高效能的公安行政系统,提升现有公安机关警务模式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和高期望。
我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各个阶段较为同步,在公安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我国自90年代初起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在公安领域的作用,开展公安信息化的建设。早期的信息化以基础信息上网为主,标志事件为实现个人指纹在全国公安系统中的共享。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为“金盾工程”、“警综系统"及“大情报"系统的建设。
二、公安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
公安信息化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的鼓励与大力扶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众多相关产业政策,如《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公安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推动公安信息化产业发展。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公安信息化行业现状
1、全球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公安信息化行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为230.9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8.43%。区域格局来看,2023年北美公安信息化规模占全球整体规模的28.88%,欧洲占比26.34%,亚太占比31.21%。
2、中国
1)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结构
公安信息化是中国现代化警务体系的基石,其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18年我国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约141.6亿元,2023年公安信息化市场规模增长至214.81亿元。从市场规模构成看,2023年硬件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约58.2%,其次是软件和集成服务。
2)区域分布
公安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受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重点和进度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随着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的持续开展,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正逐步向乡村和社区延伸。与此同时,那些原本公安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信息化投资也将持续增加。
四、公安信息化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公安信息化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上游由软件、计算机、通信系统、视频监控设备等构成;下游行业包括警用地理平台、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警务综合平台、综合查询系统建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等。
2、上游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软件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较强的活力和潜力。202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为137276亿元。
五、公安信息化行业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公安信息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安信息化行业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智能化方面,人工智能将在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智能执法辅助、智能安防监控等。精细化方面,对公安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更加深入,能够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精准防控和对公安业务的精细管理。人性化方面,将更加注重公众的需求和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快速通关,为群众节省时间。公安信息化也将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公安信息化将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