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行业产品是支撑未来航天发展的关键「图」

一、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概述

航天测运控系统是航天工程重要分系统之一,是对航天器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软件系统,是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中心、用户中心唯一的联系通道。其功能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航天器系统的能力。该系统适用于运载火箭、中低轨卫星、同步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器的测控与信息传输,具有遥控、遥测、跟踪定位与数据传输等综合功能。

航天测运控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介绍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发展背景

太空作为人类发展的第四空间,太空开发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为满足航天器更长在轨时间的需求,提升遂行任务能力,在轨服务与制造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受到国家的鼓励与大力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为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了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的发展壮大。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航天测运控系统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部件供应、中游系统集成与下游应用服务三大环节。上游聚焦抗辐照芯片、高精度天线、射频器件、测控软件算法及时间统一设备等基础硬件与技术的研发生产;中游由专业集成商构建地面测控网、数据处理中心及智能控制平台,提供从单站建设到全球组网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下游面向卫星运营商、航天机构及商业航天企业,支撑卫星在轨管理、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任务,同时衍生出数据服务、碰撞预警等增值应用。产业链呈现技术驱动与场景牵引的双向互动特征。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产业链下游

航天测控是航天器升空后天地通信的关键链路,发挥天地之间信息传输的“高速路”作用,主要通过提供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测控管理服务,例如轨道确定与控制、碰撞预警与规避,协助运营方提升卫星运行效益、降低运管资源投入,提高航天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8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25%。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超过2.3万亿元。

2018-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情况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航天测控的主要功能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接收星上遥测数据、发送遥控指令进行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等。在各国争夺太空资产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航天测控已成为航天器应对复杂太空环境、恶劣太空安全形势的关键,是航天器发挥性能、维持寿命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太空资产至关重要的工具。据统计2024年全球航天测运控系统市场销售额达到了9.96亿美元,2020-2024年CAGR约为21.3%。

2020-2024年全球航天测运控系统市场规模情况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范围内,航天测运控系统核心厂商主要包括Kongsberg SATellite services (KSAT)、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GMV、Telespazio (Leonardo and Thales)、航天驭星、NEC Corporation、天链航天、Terma Group等。2024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Kongsberg SATellite services (KSAT)和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第一梯队占有大约30.86%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有GMV、Telespazio (Leonardo and Thales)、航天驭星、NEC Corporation、天链航天、Terma Group、星图测控、L3Harris、西安寰宇、CONTEC等,共占有36.08%份额。

2024年全球航天测运控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1、航天测控管理是支撑未来航天发展的关键

太空轨道资源有限,在地球同步轨道带能够部署的同步卫星轨道位置不足一万个,低轨频轨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由于国际社会对太空轨道分配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各航天大国都加快了抢占太空轨道资源的步伐、资源争夺激烈。为掌握太空资源开发主动权、提升太空竞争实力,各航天大国纷纷加大了太空开发力度,航天器发射数量和频率快速增长、在轨运行任务愈加复杂和繁重。通过充分发挥航天测控管理效能、提升太空开发经济效益和航天器在轨运营效率,成为支撑未来航天发展的关键。

2、更远、更高、更精、更低的测控要求

更远,就是更远的测控距离。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永无止境,地月空间、火星探测、飞出太阳系……未来一定会走向更远的深空。遥远的距离会带来巨大的时延,更多的衰减,信号越来越微弱,这些困难使得测控系统必须尽可能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通信效率和测控精度。更高,就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卫星应用的发展,各类卫星,尤其是遥感卫星对地观测产生了海量数据,测控网需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测控通信业务传输速率逐渐从百兆、发展到千兆,未来采用激光链路和更高频段的无线电链路,突破万兆指日可待。更精,就是更高的轨道测量精度。深空探测的发展对轨道测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越来越远的航天器需要更高的位置精度以及航天器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这都需要测控系统进行更高精度的测量。更低,就是更低的探索成本。随着航天测控网规模的日益庞大,材料费用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都非常高昂,这些都使降低航天测控任务的总费用成为国际航天界的重要课题。在商业航天追求经济效益的大背景下,如何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整个航天任务的成本,是实现商业闭环的重要保证,也是航天测控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3、更多的测控目标和更智能的测控管理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尤其是小卫星项目快速布局,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卫星发射入轨,对测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单颗卫星的测控任务外,对多星的同时测控支持、多星及星座在轨运行管理等增加了航天测控网的负担和操作复杂性。针对巨型星座的测控管理需要更智能的资源筹划和调度。

4、商业航天测控标准统一化

在商业航天日益兴盛的航天领域,标准缺失的问题正日渐凸显。标准不统一会阻碍商业航天合作和资源共享、增加商业成本。通过建立统一的商业航天测控标准,如发掘CCSDS标准的扩展性,将在现有框架下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在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模式上,发展云平台空间数据服务系统,并通过标准的信息交换协议,向各类用户提供卫星接收数据的深加工、共享、分发等服务,将大幅压缩航天任务成本、提升商业航天效益。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本文采编:CY1266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航天测运控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各区域市场概况及前景预测、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发展前景预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