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体传感器行业概述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换成可以被人员、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利用的信息的装置,是气体监测系统的核心,用于现场采集空气数据。通过气体传感器将气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串口通信,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处理。气体传感器行业产品品类丰富,主要包括可燃气传感器、粉尘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等。
二、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感知层基础核心元器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传感器发展,政策重点聚焦在加快推进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上游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三、气体传感器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气体传感器的气上游主要为电子元件、光学材料、探测器、贵金属材料、精密加工等行业。中游主要为气体传感器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下游主要包括安防、环境保护、工业应用、智能家居、医疗、汽车电子等行业,终端客户覆盖行业类型广泛、种类繁杂、分散度高,终端产品的复杂性、个性化程度高。
2、产业链下游
气体传感器是气体分析类仪器的核心部件,从家庭燃气泄露报警和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监测,到大气环境、化工园区安全、煤矿瓦斯监控以及新兴的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隐患监测预警等多个行业都有重要应用。
四、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
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领域的重要品类,在关键工业、环保和科研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气体传感器应用正从高端领域向更多下沉领域渗透,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据统计2018年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8.05亿元,到了2024年达到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约为5.02%。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五、气体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国产传感器在全球市场份额整体占比仍较低,主要系我国在高端国产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在全球传感器产业的国际价值链上,还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目前我国主要的气体传感器生产厂商有四方光电、理工光科、汉威科技、微感光电子等。
2、重点企业介绍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构建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形成了气体传感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百余种不同产品,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工业及安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科学仪器以及低碳热工七类业务领域。2024年四方光电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26.16%。
六、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1、多功能集成和高精度需求
通过一款产品同时检测多组分气体包括浓度、流量、温度、湿度、压力在内的多种特性是气体传感器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往单功能气体传感器逐渐被复合型气体传感器取代,这对气体传感器厂商的技术全面性及产品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传统的气体传感器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电化学、催化燃烧和红外宽带光谱吸收式,存在选择性差、精度低、寿命短等问题,无法满足石化、煤矿及特高压电气装备和新能源化学储能系统中复杂恶劣环境下的重要应用。基于激光光谱吸收原理的高端激光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寿命长、支持多气体同时监测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团队的重点关注与研究。
2、智能化与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渗透率迅速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需求随之提高。智能化及网络化是在气体传感器中内置处理器、通信模块等,使其具有自动检测、数据存储、逻辑判断和通信等功能。
3、微型化
凭借MEMS技术,国际先进智能气体传感器已能够在一个小型封装内集成气体传感、信号采集、信息处理、校准数据存储、温度补偿以及数字接口等功能。这有助于促进气体传感器实现尺寸微型化,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气体传感技术的复杂性。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