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概述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一种集成了高精度导管操控、实时影像导航与智能力反馈的微创医疗机器人系统,专用于在DSA或CT等影像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后导管/导丝在人体血管内的导航、定位与治疗操作,可显著提高冠脉、神经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并降低医生辐射暴露和体力负荷。
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和规范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其中,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新增559台。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为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影像导航模块等;产业链中游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生产商;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医院、医生培训中心、第三方维护与耗材供应。
2、产业链下游
近年来,我国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对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需求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约为89.3百万人。
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主要在血管介入手术中进行导管的推进及导航、根据手术前及手术中的影像数据构建患者血管的三维形貌图,并分析血管交叉口、弯道、弹性和斑块的特征,从而在手术中实现手术器械的追踪及定位。数据显示,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6亿元。
五、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微创、易度、润迈德等通过“首证+首台套+政策采购”快速放量,冠脉介入竞争最激烈,神经介入成为国产突破口,外周介入尚处蓝海。国产设备价格约为进口60-70%,结合医保/补贴加速下沉。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产业集聚,2025年国产化率有望超30%。
2、重点企业分析
微创机器人R-ONE®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与法国 Robocath 联合开发)主从式控制+机械臂精准递送,0.1mm级重复定位精度;导管/导丝多器械兼容。隔室操作、射线防护、力反馈、AI影像导航,可完成复杂PCI(分叉、钙化、长弥漫病变等)。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57亿元。
六、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全流程化
机器人将完成从穿刺、导管/导丝协同、球囊/支架释放到术后评估的完整闭环,单台设备即可覆盖诊断+治疗。减少医生辐射暴露,实现手术标准化,推动基层同质化应用。
2、影像深度融合
DSA、IVUS、OCT、MRI等多模影像实时配准,AI算法在术中自动勾勒血管三维路径并预测器械走位。提高复杂病变(分叉、钙化、慢性闭塞)一次成功率。
3、力反馈与触觉再现
MEMS微力传感器+仿生材料+云端算法,实现0.1N级力觉反馈与“感知替代”。降低血管穿孔、夹层等并发症,支撑远程“触觉互联网”手术。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