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污水处理行业概述
工业污水处理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各类有害、有毒、有腐蚀性污染物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或回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系列活动。
二、工业污水处理行业政策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运营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为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药剂、废水处理膜等;产业链中游为工业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下游为工业污水处理应用终端,主要为石化、钢铁、制药、造纸等领域。
2、产业链上游
受疫情影响,2020年工业生产受限,2021年疫情缓解后,工业生产活动恢复,企业开工率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废水排放相应增加。像制造业出口和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化工、有色金属等重工业行业产量高速增长,而工业能耗强度约为服务业的6倍,这意味着废水排放量也会显著上升。2023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322.8万吨。
四、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
污水处理行业,一般来说地方标准较之国家标 准更为严格,而目前很多地方的水厂在改造,实际上是依 据于新标准新地标的改造,旧污水处理厂对先进工艺的采 用、对处理流程的优化将推动存量市场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24年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23.2亿元。
2018-2023年,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由1.6亿吨/日增长至1.88亿吨/日。未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废水处理比率(已处理废水量与废水排放总量之比)的提升,预计未来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将会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为1.98亿吨。
产业园内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增幅已经超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增幅。产业园内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在2023年占比为21.1%。
五、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并存。受特许经营权模式及管网资源等条件限制,水务行业竞争格局整体呈现出区域垄断和行业龙头并存的态势。一方面,水务公司多为地方性上市平台,如兴蓉环境、重庆水务等,业务布局具有较强区域性;另一方面,全国性水务公司,如北控水务、首创环保、上海实业环境等,依托资金、技术等优势进行跨区域扩张,在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重点企业
首创环保积极探索碳减排路径,提升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建清洁、美丽、繁荣的幸福家园。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智慧、绿色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按客户类型将公司从事的业务类型划分为“市政公用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及“企业环保节能综合服务”,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污水处理收入为66.05亿元。
六、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技术趋势将呈现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普及,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智能决策与优化;高效处理技术如膜技术、生物技术、高级氧化和厌氧氨氧化技术不断突破与应用,提升处理效率和水质;绿色低碳技术兴起,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降耗工艺优化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新污染物去除技术研发,应对PFAS、环境激素等新兴污染物;以及技术集成与协同创新,多技术组合和跨学科合作推动行业向高效、低碳、智能和资源化方向发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