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化工行业概况
磷矿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磷化工行业涉及“国计民生”16个领域60多个部门,对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迅猛进步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磷化工产品在高精尖科技及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我国大部分磷化工企业均是从磷肥企业发展起来,走过了“肥化并举”再到现在的“肥料+化工+新能源”的格局。按照此分类,可以把目前主要磷化工企业分为四类,不同类型磷化工代表企业如下:
二、磷化工行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依托相对丰富的磷矿资源和完善的产业基础,磷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磷矿综合利用水平偏低、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不强、磷化工绿色发展压力较大、磷化学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工信部等8部门发布《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磷化工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稳固。在《实施方案》引领之下,我国磷化工产业有望加快转型升级,磷化工行业逐渐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磷化工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全景图
磷化工产业链由原材料、中间产品、终端产品3个部分组成。磷化工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湿法磷酸和湿法净化磷酸,下游为各种含磷的终端产品。下游磷产品精细化的要求不同,使用的磷酸纯度也不同,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国防、新能源等工业部门。
2、上游供需平衡情况
我国磷矿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鄂4个省份与其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矿品位较低,平均入选品位(ω(P2O5))为19.4%,ω(P2O5)30%以上的高品位富矿储量占比不足10%。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的磷矿开采量基本都在1亿吨左右,消费量和开采量基本匹配。但是近2年,在下游的推动下,我国磷矿产业呈现出供应紧张的态势,最突出的表现为进口量激增,2024年我国磷矿进口量增长至207万吨,产量为11353万吨,需求量为11552万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四、磷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磷化工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磷化工产业已逐步建立起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磷化工产品生产国。在原料磷矿石价格上涨的推动下,我国磷化工行业产值也在逐年提升。2023年我国磷化工行业产值为2355.65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157.1亿元,同比增长7.15%,2024年我国磷化工行业产值为2450.00亿元,同比增长4.01%。
2022-2024年,尽管磷肥产量仍在增长,但是其磷矿消费占比出现了下滑,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磷矿消费占比则出现了明显增长,磷酸铁锂等新能源产品磷矿消费占比从2022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9%。
磷石膏是困扰磷肥,乃至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尤其是此前很多省份出台或者拟出台了“以消定产”的产业政策,倒逼企业重视并积极解决磷石膏问题。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堆存依然是我国处理磷石膏问题的两个主要途径。据统计,2023年我国磷石膏产生量为8100万吨,综合利用量达到45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5.6%,呈现出大幅度提升的态势。
五、磷化工行业竞争格局
1、整体格局
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呈现出上下游一体化程度高的特征,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目前我国没有专门从事磷矿生产贸易的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延伸下游产业链发展成为磷化工企业;另外一方面,近几年,下游磷化工企业积极向上延伸磷矿产业链条。我国大部分磷化工企业均是从磷肥企业发展起来,走过了“肥化并举”再到现在的“肥料+化工+新能源”的格局。目前我国磷化工领先企业主要有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及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2、重点企业
川发龙蟒在川鄂两省四地形成磷矿410万吨/年产能、磷酸盐及肥料产品210万吨/年产能,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2024年上半年公司磷化工业务收入为35.25亿元,同比增长11.71%。川恒股份磷矿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磷酸盐产品产销能力约100万吨/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磷化工业务收入为22.75亿元,同比22.75亿元,同比增长30.06%。川金诺是一家专注于磷化工产业发展的上市企业,目前拥有四大产业基地:昆明制造基地、广西制造基地、新能源材料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2024年上半年公司磷化工业务收入为13.28亿元,同比增长24%。
六、磷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1、磷矿资源的优越性继续突出,上下游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磷是不可再生资源,磷资源在全球以及中国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其拥有资源的优越性,拥有磷资源的磷化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越发突出,上下游一体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2、磷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
整体来看,我国磷化工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态势,认真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建立淘汰机制,对列入淘汰类的磷化工产品和工艺,要坚决退出市场;对列入限制类的产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实行总量控制,新建项目遵循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原则。磷化工中限制类发展的产品有磷酸铵、饲料磷酸氢钙、黄磷、三氯化磷、草甘膦、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3、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磷化工产业布局
支持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一方面横向兼并重组弱势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纵向重组上下游相关企业,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行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4、推动产品升级,推进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满足国内高端需求
磷化工产业链中大部分大宗产品已经产能过剩,未来发展在于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市场饱和的磷化工大宗产品为了增强竞争力,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加大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供应量。且磷化工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国防军工、核工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食品医疗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开发高端功能性磷化工产品。
5、加快磷化工行业技术改造,实施创新驱动
围绕磷化工行业优化原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排放、推进行业清洁化生产,实施传统产品技术改造工程,提高环保能力。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磷化工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