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的共纤传输距离打破纪录

丹麦与捷克科学家携手,利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技术,成功将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的共纤传输距离推至120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凭借量子力学特性,可实现高度安全的保密信息传输。其原理在于:任何窃听行为都会扰动传输中信息的量子态,从而被通信双方察觉,确保通信链路安全可信。

资讯10

然而,QKD的实际部署仍面临挑战。为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现有承载经典数据的光纤网络。量子通信必须与经典数据共享光纤基础设施。但经典信道引入的噪声会严重限制QKD的传输距离与性能,此前最远传输距离一直局限在几十公里。

以往科学家尝试通过增加滤波器或分配专用波长来抑制干扰,却使系统集成更为复杂。本次研究另辟蹊径,提出的CV-QKD技术化解了这一难题。

CV-QKD系统中,发送方将随机编码信息加载于光波的幅度与相位上,接收方通过测量光波生成密钥,双方即可借助该密钥实现信息加解密。依据量子物理原理,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对光波产生可检测的扰动,从而触发安全警报。

最新研究通过采用高斯调制相干态与超低损耗光纤的本地振荡器CV-QKD系统,成功抑制了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之间的互扰。与以往方案不同,该技术无需外加滤波器或改造现有光纤网络,而是巧妙激活了CV-QKD系统中被长期忽略的“内置滤波”功能,并通过优化量子信号传输策略,最终在满载经典数据的120公里光纤上实现了稳定可靠的量子密钥分发。

研究团队强调,这项突破表明CV-QKD可为长距离光纤链路提供“即插即用”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无需额外滤波设备或特定波长分配,极大降低了现网升级难度。未来,通过改进纠错技术,该系统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传输距离与密钥生成效率。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仿生软镜片可像人眼一样自动调焦,推动光驱动材料及下一代可穿戴技术发展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仿生软镜片,能够像人眼一样根据环境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焦距。这一成果展示了光驱动软体材料在构建自适应视觉系统、自主运行的软体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及下一代可穿戴技术方面的广阔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杂志上。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