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新型白炽灯发出亮度比之前强百倍的“扭曲光”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白炽灯泡。凭借灯丝本身的精密设计,这款灯泡能够发出椭圆偏振光(扭曲光),且亮度比之前的方法亮100倍。这一新设计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基础物理的理解,并为机器人视觉系统和其他尖端技术应用铺平道路。
高山缆车、造雪机,新突破不断!国产大型冰雪装备忙“上新”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从跨度超千米的高山缆车,到自主品牌的造雪机,这个雪季,越来越多的国产冰雪装备正在走进各大雪场。
与经典通信信号共享同一光纤,量子隐形传态通过普通光缆成功传输
一项实验表明,量子隐形传态与经典通信信号可在同一根光缆中共存。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普通光缆,成功将量子态隐形传输了30公里。这为量子通信与现有互联网光缆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可能,大大简化了分布式量子传感或计算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杂志。
新环保法实施十年,生态环境执法成效如何?
被称为史上最严、“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即将满十周年。在生态环境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以一系列数据,详细介绍了以生态环境执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相关情况。
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
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煤炭发送量1.84亿吨,同比增长3.3%,其中完成电煤发送量1.32亿吨,同比增长1.9%,粮食、石油、冶炼物资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4%、7.7%、9.8%。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2023年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为132.6(以2015年为基期),比2022年提高3.3。长三角地区强劲活跃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地位作用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提升。
光操控反铁磁材料实现磁态转换,有助设计更快、更小、更节能的内存芯片
反铁磁材料在信息处理与内存芯片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仅使用光就在反铁磁材料中实现了磁态转换,创造出一种新型且持久的磁态。这一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控制磁性的强大工具,有助于设计更快、更小、更节能的内存芯片。
人工心脏或有助患者心肌细胞再生
人体骨骼肌在受伤后有显著再生能力。如果踢球时撕裂了肌肉,可以休息以促使肌肉愈合。但成年人心肌细胞的年再生率只有约0.5%。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在胎儿期积极分裂,但它们在人出生后不久就基本停止分裂,以便将能量投入到不间断泵血工作中,没有时间休息。
我国首套聚丙烯基弹性体中试装置成功投用
PBE是一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此次投用的国内首套中试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溶液聚合技术及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可制备系列丙烯基弹性体新产品。该装置顺利投用意味着中国石化已具备了加快推进丙烯基弹性体技术产业化的基础。
全国年内单批量最大纯电动公交车交付
12月20日10时08分,大连公共交通新车交付上线仪式上,1032台全新纯电动公交车集中交付,首批10.5米“红鲸鱼”纯电动公交车从大连市安家旺车场陆续发出。这是全国同行业政策响应速度最快、年内单批量最大的公共交通“两新”项目,大连市内51条公交线路即将“除旧迎新”,现存10年以上所有燃油车和燃气车将陆续淘汰,这是近期
推动澳门中医药产业走出广阔天地
12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澳门科技大学,听取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药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介绍,同学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亲切交流。
完成单体无法执行的任务,集群微型磁力机器人可协同工作
韩国首尔汉阳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集群微型磁力机器人,这些小机器能够像蚂蚁一样协同工作,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比如搬运远大于自身的物体。这项研究发表在18日的《设备》期刊上,显示了这些依靠旋转磁场运行的微型机器人集群,在面对单个机器人无法解决的挑战性难题时,可以执行一些复杂的任务,例如为动脉阻塞提供微创治疗、精准引导生物
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共铺设5537224块光伏板,占地面积76.02平方公里,相当于1064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发电单元方阵1280个,4座全国单座变电规模最大的百万级220千伏升压站。它是新疆首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之一,于2023年8月底动工。
电子堆叠新技术造出多层芯片,有助推动AI硬件高效发展
随着计算机芯片表面容纳晶体管数量接近物理极限,业界正在探索垂直扩展——即通过堆叠晶体管和半导体元件到多个层次上来增加其数量,而非继续缩小单个晶体管尺寸。这一策略被形象地比喻为“从建造平房转向构建高楼大厦”,旨在处理更多数据,实现比现有电子产品更加复杂的功能。
皮肤表面细菌“化身”活体疫苗,打针接种或成为过去
想象一下,有一款新型疫苗,接种时不需要用针扎进肌肉注射,只需在皮肤上涂抹一种乳膏,使用起来毫无痛感,不会引起发热、肿胀、发红或手臂疼痛。人们无需排队等待接种,而且其价格低廉。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得益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存在于人体皮肤上一种常见细菌的改进,这一愿景有望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