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将量子比特出错率降至千万分之一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微波技术,将量子比特操控的错误率降至千万分之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的研究成果,为开发量子晶体管类设备铺平了道路,或将推动量子计算机向精准化、实用化迈进。

资讯39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基本单位。与传统计算机的二进制比特只能为01不同,量子比特能够同时处于01的叠加态。这种特性使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备指数级计算优势,有望在药物分子模拟、密码破解等领域大放异彩。

单量子比特门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操作单元,用于对单个量子比特的状态进行操控。在现有技术中,单量子比特门每执行1000次操作就可能出现至少一次错误。由于量子计算通常需要进行数百万次操作以及数百个量子比特门,误差会快速累积,导致计算结果不可靠。因此,提升操控精度成为量子计算机规模化的关键。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采用离子阱量子比特方案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选用带正电的钙离子作为量子比特载体,通过电磁场将其悬浮在特制芯片上方,并利用芯片集成的微波发射组件精准调控量子态。

这项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通过微波构建的量子比特门,错误率仅为一千万分之一。研究团队对这一概率形象地比喻道,一个人全年遭遇雷击的概率,是这个量子比特出错率的3倍多。

研究团队表示,微波校准技术的突破是成功的关键,但这项技术同样受益于传统通信系统的积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专家丹尼尔·斯利克特称此为“量子比特操控精度的新世界纪录”。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表示,离子阱量子比特因其长相干时间和强互联性,已成为主流技术路线之一。本次成果再次证明,基于离子阱的技术平台将继续引领量子计算发展。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多模式编码的玻色子量子比特技术问世,向大规模低能耗量子计算迈出一步

加拿大量子计算初创公司Nord Quantique宣布开发出一种基于多模式编码的玻色子量子比特技术,为大幅减少量子纠错所需的物理量子比特数量提供了可行路径。这标志着行业向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量子计算迈出了坚实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