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乘“冬”风破解产业多元化“密码”

1

岁末年初,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国雪乡”,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景区。积雪在房檐悬挂下坠,一个个“雪蘑菇”陆续“长成”。远近游客纷至沓来,赏雪游冬。

民宿老板樊兆义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洗菜、做饭、打扫卫生……他常常身兼数职,有时还为游客策划旅游攻略。

这里曾是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的双峰林场,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可达2米。随着国有林区逐步停伐,二十余年来,当地转型发展冰雪旅游。

经过多年发展,雪乡景区已由曾经偏僻苦寒的雪原林场变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目前,景区拥有经营主体200余家。

“雪乡景区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中国冰雪旅游的发展。”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书宾介绍,冬奥氛围下,雪乡旅游“更上层楼”。

自中国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迅速普及,冰雪设施加速布局,激发了大众对于冰雪旅游的热爱,冰天雪地成为时尚的消费场景。

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至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至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至2022冰雪季将达3.05亿人次,收入有望超过3200亿元。

冰封雪飘中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潜能。作为冰雪产业的核心领域,冰雪旅游的热度不仅体现在消费端,截至2020年境内已注册冰雪旅游相关企业6540家,从2018年至2020年数量年均增加15%。

对于东北等冰雪资源富集的地区,冰雪游的升温盘活了当地旅游经济。

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是中国现代冰雪旅游产业的肇兴之地,以冰雪观光见长,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亚布力等一批代表性景区。

创办于1999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黑龙江的一张冰雪名片,疫情前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营业收入在3亿元左右。今冬,园区以“冬奥之光、闪耀世界”为主题,面积达82万平方米,包含65组冰雪景观,圣火之巅“等结合了热点的冰雕备受游客青睐。”

传统项目外,“冰城”哈尔滨近来还以“奇招”引发关注——市中心一个18米高的大雪人,以憨态可掬的模样成为新晋网红,与它合影“打卡”风靡全网。“好一个东北大憨憨!”

在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体验式滑雪游如火如荼。该省现有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滑雪接待规模为中国最大;十“四五”期间,预计还将建成10个滑雪旅游度假地等。

对于季节性旅游目的地,冰雪游则打破时间局限,唤醒了冬日淡季市场。

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涞源县,境内有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但发展旅游的“夏强冬弱”特征明显。2017年以来,该县利用高山条件建起了滑雪场,还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冰雪赛事活动。2020年初,这一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

在冰雪旅游的促进下,冰雪运动正在从小众的竞技体育发展为大众的休闲方式,引领冰雪产业多元化发展。

如今冰雪爱好者不再只满足于运动本身,对配套的温泉休闲、特色餐饮、高端酒店等品质化服务以及冰雪娱乐、文化展演等体验型项目的需求激增。

针对需求的新特点,冰雪旅游业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丰富产品与服务,举办冰雪嘉年华、冰雪赛事、冰雪表演等活动,还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游玩项目,如甘肃定西的“冰雪+温泉”康养游、新疆阿勒泰的滑雪历史文化游等。

“这就形成了产业规模,体现了冰雪旅游的带动效应。”近日发布的去哪儿数据显示,冰雪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增收超过4元。

白宇飞介绍,根据世界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冰雪产业开始勃兴;中国于2019年首次跨越这一门槛。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1942年,首届冬奥会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法国夏蒙尼举办。16个国家的258名运动员和大量游客来到这里。从此,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渐渐发展成为人流涌动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户外运动基地。

有鉴于此,专家指出,冬奥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后冬奥时代的冰雪旅游前景可期。未来,冰雪旅游应探索“文旅融合”,挖掘中国冰雪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IP。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冰雪旅游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冰雪旅游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