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 全国多地积极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

当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国多省市正出台政策,支持电动船舶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涵盖技术规范、运营激励、资金补贴等多个层面,共同构建起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政策体系。

在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与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国家海事局于2025年2月发布了《纯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该规则针对电池动力船舶特有的热失控、火灾、爆炸等风险隐患,制定了包括电池系统管理、监测报警、风险评估和消防在内的核心安全技术要求,为纯电池动力船舶的设计、建造和检验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交通运输部明确并细化了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的补贴政策,对液化天然气单一燃料动力、甲醇单一燃料动力以及纯电池动力(不含铅酸电池)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认定标准、补贴申请流程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以优化国内运输船舶运力结构。

在地方层面,各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支持措施。

作为内河航运大省,江苏推动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按照“宜充则充、宜换则换、宜加则加”原则,推进省内内河水域、沿海港口的船舶码头充(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布局建设。为统一电动船舶与岸基充电设施接口标准,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产学研用相关单位编制了《非船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船舶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于2024年4月3日经中国航海学会批准予以发布。

广东省瞄准打造全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这个目标,发布的《广东省推动船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省级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和800万元的省财政资金支持,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开展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和安徽省则聚焦于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山东省规定自2025年4月1日至2028年3月31日,对通过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的液化天然气、甲醇、氢燃料、氨燃料、纯电池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实施免费过闸优惠;安徽省也宣布对通过江淮运河船闸的液化天然气、氢燃料、纯电池等新能源船舶自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免收过闸费。

此外,湖北、四川等地在电动船舶的研发制造与示范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我国目前最大的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葛洲坝”号在湖北宜昌下水,标志着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四川则积极推进嘉陵江1100吨新能源电动货运船舶项目的建设,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航运发展。

总体来看,当前各地支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完善,通过技术规范保障安全、资金补贴激励更新、运营优惠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等多种手段,共同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水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及竞争格局、投资建议、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