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医院行业概况
根据标准《智慧医院建设指南》DB34/T 4011-2021给出的规范定义,智慧医院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建立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服务环境,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效率,辅助临床决策和医院管理决策,实现患者就医便利化,医疗服务智慧化,医院管理精细化的一种创新型医院。
中国智慧医院行业从基础信息化建设起步,逐步在政策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19年之后,中国智慧医院的需求和落地有了丰富土壤,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升级。
二、智慧医院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政策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带动医院信息建设加速落地。自2019年卫健委首次提出智慧医院定义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医疗机构通过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电子病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临床一线护士工作负荷。积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智慧医院行业现状
首先,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导致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医院面临着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智慧医院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矛盾,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其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智慧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国智慧医院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2020年我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仅14.88亿元,2024年突破百亿元,预计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70亿元。
四、智慧医院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智慧医院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基础技术与设备供应到最终的应用服务,各环节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智慧医院的发展。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医疗设备、信息化硬件等硬件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5G通信、物联网(IoT)等软件与技术,上游是智慧医院产业链的基础,主要提供技术、设备和数据支持,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基石。中游是智慧医院产业链的核心,主要负责将上游的技术和设备整合为完整的解决方案。下游是智慧医院产业链的终端,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智能化医疗服务。
2、下游
医疗机构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场所,包括医院、诊所、养老机构等。智慧医院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资源明显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
五、智慧医院行业重点企业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思创医惠作为智慧医疗和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智慧医疗行业领军企业,思创医惠打造了智慧医院应用生态体系,以智能开放平台实现医院系统互联互通。公司主营业务由于持续受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模式调整、订单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整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至6.91亿元,同比减少31.31%,2025年一季度营收为4.09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105.53%。
五、智慧医院行业未来展望与挑战
面向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智慧医院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医疗服务,通过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等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智慧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然而,智慧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智慧医院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医疗数据的不断积累,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患者隐私不被泄露,是智慧医院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智慧医院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中小型医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医护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也是智慧医院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