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中国企业拿出硬实力「图」

疫情的爆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以分担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实战,也是一次检验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生活。作为机器人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延伸至了智能服务领域。

目前,全世界机器人产业中,中国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无论智能化程度还是运动能力,中国的机器人都在国际舞台有了一席之地。

2018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增速有所放缓。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2018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14.8万台,同比增长4.6%。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由于竞争加剧、厂商扩产等因素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探。价格下降,有利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推广,但短期内行业利润将面临冲击,具有资金优势及技术积累的企业有望胜出。

2014-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变化

2014-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变化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问诊机器人、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

例如,机器人在此次疫情中广泛应用的消毒、配送等场景,对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相关产品的适用环境也相对有限。此外,作为医疗机器人,许多产品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一道难关。当疫情退去之时,才是对机器人企业真正考验的开始。

替代重复性劳动、防止接触性感染、赋能疾病诊疗……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看到了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前景也更加明晰。随着更多企业和机构接纳机器人、更多人才投身机器人行业,机器人有望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文采编:CY349
下一篇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 企业10余天内产量达平时30倍 机器24小时不停工 订单像雪片一样多「图」

据此前报道,长垣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平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全国各大医院覆盖率高达75%以上。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