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分析
健康保险作为人身保险中健康风险预防的重要险种,包括重疾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以及护理保险,这四大险种承担了我国居民健康各阶段的不同功能,互为补充。目前我国健康保险类型较为单一,以重疾险和医疗险为主。
自2013年以来,我国健康险进入高增长阶段,增速呈现递增态势,占寿险保费比重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我国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6520亿元,同比增长20%,按照这个发展速度,预计2022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将达到9740亿元。
2013-2022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健康保险收入规模分布区域来看,2019年1月到10月,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TOP10中东部地区占有7个省份,超过一半。
2019年1-10月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TOP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健康保险渗透率分析
2018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寿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为20%,比2017年多了3.6个百分比。除了2017年略微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但健康险占保险行业总保费比例较低。
2013-2018年中国健康险险保费收入占人身寿险保费收入比例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8年底,我国健康保险行业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保费密度)为390元,保险消费收入占比(保险深度)仅为0.6%。相较于成熟市场,中国的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013-2018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密度及深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互联网健康险发展
2018年,随着互联网健康险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健康险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首次突破至10.3%。具体而言,2018年,互联网健康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08.3%。
2015-2018年中国互联网健康保险保费规模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仍是受市场欢迎的主力险种,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64亿元,同比增长133.3%,占互联网健康险总规模保费的52.1%;重疾险实现规模保费33.9亿元,同比增长68.7%,占互联网健康险总规模保费的27.6%。
2018年中国互联网健康保险行业市场结构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健康保险发展趋势
1、银监会和保监会正式合并
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意味着对于银行、保险行业来说,央行负责审慎监管、银保会负责行为监管,成为大方向。在合规经营、风险防控方面,保险业相较银行业要弱一些,如果按照银行的标准来监管保险业,则将有利于保险业的长远稳健发展,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将使得银行和保险监管的协调无障碍,并且央行负责审慎监管,将使得保险业和银行业监管标准达到一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将续写保险监管的篇章,为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
2、健康保险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一方面,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健康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群众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消费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在政府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对健康保险的潜在需求有望得到释放,健康保险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老龄化发展提升了对于健康保险的需求。相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医疗消费水平上升,人们对于健康保险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与养老的充分保障有了更多的追求,健康养老及其相关产品需求增加,为商业保险参与健康养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健康保险+互联网”模式
在“互联网+”大潮下,走互联网渠道似乎成了各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互联网保险能克服传统商业健康险面临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制约因素,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健康保险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不同保险公司建立互联网平台的路径不同,一部分自建网站,一部分通过第三方委托管理,还有一部分则是通过互联网公司。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线上医生、“可穿戴设备”等方式建立数据库,通过各种创新形式达到丰富产品内容和降低赔付支出的双重目的。保险业正在通过“互联网+”广泛布局大健康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在政策红利的引导下,社会资本快速进入健康医疗领域,“健康保险+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