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尚属新兴赛道用户规模增长迅速「图」

  一、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概述

基因检测行业可分为三大细分领域,即科研级基因检测、临床级基因检测、消费级基因检测。目前基因检测企业业务主要以临床级基因检测为主,大约有126家企业提供临床级基因检测,提供消费机基因检测的企业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大约有113家企业提供消费级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行业三大细分领域公司数量

基因检测行业三大细分领域公司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级基因检测是指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App下单购买,收到采样盒后,将口腔试纸或唾液放置于特制试管中,并寄回实验室。几周后,便可获得包括健康风险、营养代谢、遗传性疾病、药物指南、遗传特征等在内的基因分析结果,全程不需要医疗人员参与。

在美国,基因检测主要围绕祖源(家谱、生物学祖源等)、健康、宠物、亲子鉴定等维度进行检测;在中国消费基因发展相对早期,产品主要以健康等维度为主。

中国消费基因检测市场早在2008年就出现了萌芽(周慧君创立的iDNA),然而过高的价格促使产品滞销。直到2015年,微基因、23魔方等多家基于芯片技术的产品问世,售价1000元,中国市场逐步被打开。2017年,23魔方首先降价至499元,引发价格战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购买。随后两年,各类中小实验室、渠道均推出消费基因业务。然而受其不确定的商业模式影响,多数企业也在一年左右消失。未来,基于基因数据的应用价值探索将成为重点。

中国消费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消费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二、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现状

近几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在中国迅速成长,2017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至158亿元,同比增长23.4%,预计2018年将突破200亿元。

2012-2018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2012-2018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鉴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时期,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想办法搭乘这辆顺风车,消费级基因检测也不例外。“互联网+”成为这一行业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提供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2018年我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用户数量增长迅速,累计用户达到104.3万人。

2016-2018年中国消费基因累计用户规模

2016-2018年中国消费基因累计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看好消费级基因检测这个赛道,预期市场可观;目前玩家中尚未出现较大体量的公司,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消费级基因检测赛道。

2014-2019年中国消费机基因检测行业融资数据

2014-2019年中国消费机基因检测行业融资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主要企业

2014年以来,由于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尤其是相关创业企业发展迅速。2014年至2015年,很多以消费级基因检测为方向的创业公司成立,中国消费级基因行业正式起步。这类公司借鉴美国相关产业发展,瞄准大众消费市场,将产品定位于让用户认知自己。

2013-2019年中国消费机基因检测企业数量

2013-2019年中国消费机基因检测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这种聚焦新产业的企业迅速获得资本认可,排名前10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企业,70%都有融资经历。其中,23魔方作为成立不过3年左右的消费基因检测企业,总融资已超过2亿元。

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头部企业融资情况

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头部企业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各种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比如常见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遗传病诊断、肿瘤个体化治疗、祖源分析等。从销售模式和体验来看,基因检测市场存在两大重难点:一是过度依赖渠道,与下游(医院、体检、保险、养老等机构)议价能力弱;二是由于不同检测机构检测不同项目,重复采样(血液、唾液、口腔脱落细胞等)问题严重,且数据不能完全通用和比较。

同质化产品和价格战短期内仍是市场发展难点和常态。目前市场上可以进行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公司数量在3000家左右,检测项目虽然繁多但相似度很高,最初用于泛医疗领域的药物反应检测、遗传病风险和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等,这两年又陆续开发了更具消费和趣味属性的祖源分析、运动等潜能水平、酒精代谢、情商等产品,行业整体同质化现象严重。

差距颇大的检测价格也让消费者不知该如何选择,在网购平台上以“基因检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的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使得消费者对整个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产生质疑,这也是为什么该产业在2018年下半年曾经出现过低迷状态的原因之一。

监管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消费级基因检测,不少基因检测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除NIPT以外的医学诊断服务,由医院提取受检者的信息,然后送到检测公司进行检测,并由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通过这样的“灰色运行”,检测公司可以得到订单、积累数据,推荐患者下单的医生则获得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销售提成。

本文采编:CY345
下一篇

2019年中国甲乙酮行业供需现状、进出口量及市场格局分析「图」

2018年中国甲乙酮产能达70.2万吨/年,甲乙酮产量为41.52万吨,其中齐翔腾达市场份额占比为13%,成为最大的甲乙酮生产厂家。2018年中国甲乙酮进口数量为0.11万吨,同比2017年下降了31.3%,甲乙酮出口数量为15.07万吨,同比2017年增长了47.2%。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