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种类
精神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由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与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致。多项各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省份精神障碍患病率超过10%。
药物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石,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失常的躁狂症状。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酰胺类、二苯氧氮平类、二苯丁哌啶类。
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抗精神病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自从1990年氯氮平问世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迅速占据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抗精神病药物市场上,奥氮平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46.5%。利培酮、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市场份额分别为10.5%、2.5%和9.9%。
2018年抗精神病药物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一旦患病,可导致明显的精神功能障碍,造成社会生活能力衰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口健康研究中心2010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全球患病率为0.38%-0.84%,我国的精神分裂症终身的患病率约为0.654%,其中城市患病人数上升显著。
调查显示,2017年样本医院抗精神分裂药物销售收入为14.1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46%。2018年样本医院抗精神分裂药物销售收入为15.1亿元。
2012-2018年样本医院抗精神分裂药物销售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抗精神病药物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精神病医院总诊疗人次达4202.8万人次,精神分裂症和妄想型障碍患者出院人数为89281人,人均医药费用达11186.4元。
2013-2018年我国精神病医院总诊疗人次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和健康统计年鉴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抗精神病药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大大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为1330家,相比2017年增加160家。
2013-2018年我国精神病医院数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和健康统计年鉴
调查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率为30%,住院治疗率不足1%,抑郁症及双向情感障碍、惊恐障碍治疗比例仅为10%。结合我国《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抑郁症治疗率有望突破15%,精神分裂症治疗率有望达到80%以上。
此外,近年来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得到保障,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得到法律的支持,学校、社区等机构的精神医疗服务大规模展开,促进了精神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五年,中国社会将沿着更加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趋势发展,人民的精神健康意识将得到有效改善,促使中国精神医疗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