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黄鳝含肉率高达70%,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5%,且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乌鳢、鲶鱼和黄颡鱼,深受我国和东南亚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于淡水养殖产品尤其是一些名贵的特种水产品,黄鳝因其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深受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从事黄鳝养殖,甚至在一定范围一定地区内形成了黄鳝养殖热潮。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黄鳝淡水养殖产量从34.61万吨增长至38.61万吨,2017年开始黄鳝养殖产量有所下降,2018年黄鳝淡水养殖产量降至31.9万吨。
2013-2018年中国黄鳝淡水养殖产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淡水养殖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黄鳝适应能力强,分布广(热带和亚热带),包括东印度地区(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中印半岛)、 菲律宾、东亚和南亚地区(朝鲜半岛、西日本群岛、 越南等)。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常见。近些年各地养殖户纷纷加入到黄鳝养殖业,使得黄鳝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黄鳝产量逐年增加。2018年湖北省黄鳝淡水养殖产量为14.7万吨,江西省黄鳝淡水养殖产量为7.74万吨,安徽省黄鳝淡水养殖产量为3.78万吨。
2018年我国各省市黄鳝淡水养殖产量(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
目前,我国黄鳝养殖的主要模式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和泥池养殖等。在自然水体中进行黄鳝的集约化养殖时,养殖环境难以进行人工调控,难以达到黄鳝最适的生长条件。如冬季水温过低,黄鳝停止摄食,进行“冬眠”,既大大降低了养殖水体资源的利用率,也延长了养殖周期,增加了成本。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是我国黄鳝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