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缢蛏的药用价值分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贝类,壳长形而两端圆,长可达8厘米。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像是被绳子勒出来的,故名缢蛏。
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在闽南文化中,蛏子被誉为海里的人参。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中医认为,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缢蛏的药用价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蛏海水养殖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的缢蛏养殖大国,已有数百年的养殖历史,早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朝纲目》中就有“闽粤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蛏田,呼其肉为蛏肠”的记载。我国海水贝类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海水贝类总产量达1443.9万吨,其中的缢蛏的总产量 85.3万吨。
2012-2018年中国蛏海水养殖产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9
缢蛏属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沿海,是传统养殖品种之一,尤以浙江、福建两省人工养殖较为普遍,是海水贝类养殖的当家品种。2018年蛏海水养殖产量为30万吨,福建蛏海水养殖产量为27.9万吨,山东蛏海水养殖产量为16.4万吨。
2018年我国各省市蛏海水养殖产量(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9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蛏海水养殖面积
近年来缢蛏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面积逐年增加,但自2015年以来,缢蛏养殖海域受到污染,养殖面积逐年下滑,《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蛏海水养殖面积为50750公顷,同比下降7.01%。缢蛏作为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一,其养殖业已经兴起,并有从南向北推移的趋势,市场前景看好。
2012-2018年中国蛏海水养殖面积统计图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9
缢蛏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在我国北自辽宁、山东,南至广东、福建都有分布,其中以福建、浙江近年养殖业发展最快,并迅速发展到江苏、山东等地。2018年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蛏海水养殖面积分别为15763公顷、13407公顷、12841公顷。
2018年各省市蛏海水养殖面积(公顷)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