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定义及应用领域
一般而言,检测认证服务(TIC)行业包含三大服务:测试(Testing)、检测(Inspection)和认证(Certification)。其中,测试通常指在产品的原型阶段是否具备某些特征,包括性能、可靠性、寿命、成分等,比如某种食品的重金属含量。检测是指针对一批产品,检测其是否符合特定或一般要求,类似工厂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出厂标准。认证则是对生产和工艺流程、系统和人员是否符合标准,其时效性是长期的,相对而言,测试、检测的时效性是短期的。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下游主要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步演化出咨询、测试、验证、计量、认证等多种服务,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公共部门、企业内部以及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这些服务可以用于消费或者制造业价值链的任何阶段,涵盖了从最初的设计、生产,到中间的转化处理、运输,以及最后的加工包装、分销等商品的全生命流程,旨在向消费者和终端用户提供对于所检测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客观评估。
我国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检测认证行业市场评估分析及投资发展盈利预测报告》
二、检测认证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8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结果,2008至2018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从499亿元增长至2810.5亿元。其中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已覆盖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食品、药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空、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近年来,政府针对食品、环境等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使检测服务需求得到快速释放。
2011-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参与者较多,近年来呈现“三分天下”局面。2013年之前,我国检测认证业务基本被国有检测机构垄断,一方面是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行业壁垒较高,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建设实验室、购置实验仪器以及招聘专业人员。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数据,2013年国有机构数量占比60%。同年,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的数量占比仅为40%。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止2018年低,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9472家,同比增长8.66%;从业人员117.43万人,同比增长4.91%。检测行业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均在10%以上,且从2015年以后,行业年收入增速逐年提升。
2013-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检测认证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分析
检测认证行业的稳定增长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1.全球贸易的增长:全球化趋势下,商品、服务贸易量与检测、认证服务的需求呈正相关,即便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升,但地方层面也会实施额外的测试标准。
2.质量与安全: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提升了对产品认证的需求。
3.产品多样化: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终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提高了检测认证服务的需求频率。
4.监管和标准提升:例如,对于食品安全、环保的重视,促进政府出台更严格的保准,扩充了现有的市场规模。
5.外包化程度提升:由于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使得内部测试成本抬升,更多企业将检测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第三方市场空间逐步打开。
6.企业自身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实现扩张: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快速抢占新兴市场,并逐步蚕食对手的市场份额;另外,大型公司大多通过并购实现向特殊子领域、新市场的扩张。
检测认证服务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