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零件、整机制造,以及下游的建安、运营。其中,风电主机是整个风电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一环。
风电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风电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风电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的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51.3GW,较2017年减少4%,其中陆上风电装机46.8GW,海上风电装机4.5GW。
继2001-2010年复合增速高达22%的一轮高速爆发后,全球风电行业在2010-2013年间迎来调整,目前已进入平稳成长阶段,随着风电技术的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新兴市场得到开拓,海上风电装机占比不断提高,从2001年占总装机的比例从1.5%上升2018年到8.8%。
2011-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GWEC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较为平稳。根据GWEC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91GW,同比增长9%,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68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23GW,占总装机的比例接近4%。
2011-2018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GWEC
中美欧是全球主要的风电市场,根据GWEC的数据,2018年世界各国陆上风电的新增装机量构成中,中国占45%,欧洲占19%,美国占16%,三大市场合计占比达到80%。在2018年世界各国陆上风电的累计装机分布中,中国占36%,欧洲占30%,美国占17%,三者合计占比达83%。
2018年各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占比
资料来源:GWEC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风电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三、中国风电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的风电装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84GW,达到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7%。装机量最高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新疆和河北,分别达到28.7GW、19.2GW和13.9GW。
根据中国风能专委会(CWEA)的数据,201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1.14GW,同比增长7.5%;累计装机容量209.53GW,同比增长11.2%,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可以发现,2012、2016这两年新增装机增速的低点恰好是弃风率的高点,弃风率对风电装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1-2018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区域来看,2018年,中国六大区域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所占比例分别为中南(28.3%)、华北(25.8%)、华东(23%)、西北(14.2%)、西南(5.5%)、东北(3.2%)。“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为43.2%,中东南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6.8%
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中国中南部地区增长较快,同比增长33.2%。中南地区主要增长的省份有:河南、广西、广东。同时,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装机容量均有增幅,分别同比增长为29.9%、8.2%和9.3%;而西北和西南地区装机容量出现下降,西南地区同比下降33.8%,西北地区同比下降11.5%。
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新增装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几年无序扩张,弃风率高企,多个省份被列为红色预警,导致风电投资受限所致。
2014-2018年我国各区域风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3660亿kWh,同比增长21%。风电发电量在全国总发电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由2017年的4.8%提高至5.3%。内蒙古、河北、云南、甘肃、山东、山西、宁夏、辽宁、吉林、新疆、江苏和黑龙江等12个省(区)年发电量均超过100亿kWh。2018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103h,同比增加155h。受弃风现象改善的影响,“三北地区”利用小时数较2017年有了大幅提升,吉林和甘肃的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300h以上。
2011-2018年我国风电发电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总弃风电量277亿kWh,同比减少145亿kWh,弃风率为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弃风电量和弃风率的“双降”。从全年情况看,弃风率上半年较高,而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全年平均弃风率高于10%的省(区、市)由2017年的5个降至3个。
2018年我国重点地区弃风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2019年风电产业发展展望
2019年和2020年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风电发展仍面临着来自传统能源行业的挤压;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光伏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竞争市场空间,风电行业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行业也将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产业升级。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风电开发和应用市场和政策环境的改善、风电技术的创新和效率提升、风电开发和运行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及产业发展新空间的拓展将是这一时期主要特点,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模式和政策框架也将面临着转轨和过渡。面对这段变革时期,装备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考虑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补贴下降的趋势和竞争性风险,将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开发意愿。
2019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保持稳步增长,新增并网容量486万kW,同比增长23%,其中“三华”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较2018年略有增加。一季度累计发电量为1032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二者均同比稳步提升,化石能源替代效果增强。随着《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的逐步落实,送出通道情况改善、电力调度机制优化、跨省跨区和大用户交易等形式的市场化交易的推进等多方面因素促进累计弃风电量和累计弃风率持续双降,累计弃风率4%,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发展环境逐步改善。随着“三北”更多地区风电投资红色预警的解除,风电基地陆上风电和沿海海上风电存量项目的建设完成,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将会大幅增长,预计2019年全年新增装机会达到2500万~2800万kW。
通过提升风电产业自身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将有助于实现其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通过风电平价上网示范,以及实施竞争性资源配置方式将加速技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推动风电产业成本下降;地域性差异化的开发特征将继续保持,随着低风速和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投资和运营模式也将更加清晰。随着部分风能资源较好地区的弃风情况好转,部分规模化项目将继续在弃风情况改善的地区落地,通过招标等竞争性资源配置的方式,将有效改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同时扩大规模;同时,随着一批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期,超规划规模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并网发电,海上风电技术完全进入规模化阶段。
风电装备产业的智能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将是2019年风电发展的鲜明趋势。大数据、智慧能源等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风能资源的精确获取、风电机组的设计、风电场的开发、管理和运维等各个环节,智慧风电机组、智慧风电场、“互联网+”等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会成为引领风电成本下降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完善以及运行维护和服务平台的壮大,将成为风电装备企业2019年的着力点。未来风电运维后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行业管理的规范,我国运维能力和水平以及市场的集中度将得到提高。
随着现有市场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海上风电、分散式风电和国际新兴市场将是未来重点拓展的市场空间。在海上风电技术和海上风电建设水平发展的推动下以及电价政策和市场化竞争性配置等政策环境下,我国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8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100万kW,在建项目超过660万kW,超过2000万kW项目完成核准工作。2019年海上风电发展将加速,预计到2020年可以实现累计并网容量500万kW的规划目标。在新形势下,为了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重视分散式风电的开发。2018年,一些分散式风电项目投入运行,采用了电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在落实《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创新开发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更多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将有望实现分散式风电开发的突破。我国的风电企业对国内单一市场的依赖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应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国际市场布局,在一些国际新兴市场中积极开拓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