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干旱灾害情况及损失统计分析,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图」

  一、旱灾受灾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26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干旱灾害,作物受旱面积18227.56千公顷,因旱受灾面积9946.43千公顷,其中成灾4490.02千公顷、绝收752.71千公顷;477.78万人、514.2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因旱粮食损失134.4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116.8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437.88亿元、占当年GDP的0.05%。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粮食损失、经济作物损失、

饮水困难人口及饮水困难大牲畜数量均低于2007—2016年平均值。其中作物因旱受灾面

积、因旱粮食损失、因旱经济作物损失、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分别少35.0%、37.2%、58.6%

和74.7%,因旱经济作物损失为2000年以来最低。直接经济损失占当

年GDP的比值为2000年以来最低。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粮食损失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粮食损失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经济作物损失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经济作物损失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饮水困难损失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饮水困难损失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2011-2017年全国作物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抗旱应急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二、我国旱灾分区域分布情况

2017年,全国因旱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仅内蒙古、黑龙江2省(自治区)作物因旱受灾面积就占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的42.6%。5月中旬春旱高峰期,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耕地受旱面积占同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成以上。6月中旬夏旱高峰期,内蒙古、黑龙江、辽宁3省(自治区)耕地受旱面积占同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7成以上。8月上旬,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湖北、湖南3省耕地受旱面积约占同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5成。

2018年,我国旱情较常年偏轻,但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年内,内蒙古东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出现春夏连旱,江汉、江南、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北京发生秋冬春连旱。

内蒙古东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出现春夏连旱。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降水量不足200mm,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局地偏少5成以上;上述地区气温普遍比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内蒙古东部偏高2~4℃。期间,黑龙江和吉林还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8℃。温高雨少致使内蒙古东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干旱露头并发展,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吉林西部、辽宁大部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受干旱影响,旱区春耕春播进度比去年偏慢,部分地区播种困难、出苗率偏低、长势偏弱,对当地玉米及牧草生长造成较重影响。另外,干燥高温天气也导致上述地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

江汉、江南、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8月中旬至9月中旬,江汉、江南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江汉中部偏少5~8成;同期,上述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2℃,江汉中部和西部、江南中部和东部出现10-15d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40℃。高温少雨加上作物需水旺盛,土壤墒情迅速下降,致使江汉、江南西部和北部出现阶段性伏旱,旱区一季稻和玉米抽穗开花、棉花开花受到不利影响。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黄淮、江淮、江汉降水量偏少5~8成,其中黄淮中部和江淮北部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持续发展,黄淮南部和西部、江淮大部、江汉及陕西东南部、重庆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北京发生秋冬春连旱。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3月16日,北京连续145d无降水,突破历史纪录。由于长时间无降水,北京大部地区出现重度干旱。3月17日,北京地区自西向东出现明显雨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1mm,南郊观象台降水量为4.1mm,旱情得到缓和。

三、预防干旱措施分析

1、植树造林

植被可使地面径流减少,树木和植物吸收水分后,通过蒸腾将大量水分输送到空中形成对流云,从而增加降雨量和降水的次数。

2、修建蓄水库

通过修沟渠从水库引水灌溉,减少干旱的影响。同时蓄水库也能持续向空气中输送水气,空气中的水气含量增加了,水气凝结高度就会降低,促成了对流云和降水的形成,降水量也在增大并比较稳定,对于增加干旱地区的降水,改善干燥气候都有很大作用。管理维护好现有水利设施,精心安排,科学调度,合理用水,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在抗旱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好广泛分布的水体、小水源,选择有利的地形地势,就地挡坝集水,无条件就地挡坝的可把水引到地形地势较好处,挖塘集水,暂时将多余的水蓄积起来,以确保人畜饮水和农业抗旱之需。

本文采编:CY237
下一篇

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受灾情况及损失统计分析,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图」

2018年,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77亿元,死亡(含失踪)73人。与近10年(2009~2018年)平均状况相比,2018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平均值(98亿元),死亡(含失踪)人数略高于平均值(71人)。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