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是一种为农作物提供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保证高质高产,需要为农作物补充合适的水分。仅靠自然降雨等水分补充方式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各地区降水量有时出现不足或不均匀的情况,阻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必须人为的进行灌溉,补充天然降雨之不足。
传统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漫灌需要通过挖沟渠来进行灌溉,植物在畦或者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通过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但由于不同区域的温度、土壤结构以及渗透能力不同,漫灌无法准确控制水量,可能出现某些区域水分供给过多,某些区域水分供给不足。漫灌比较浪费水资源,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并且容易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但所使用的资金和技术较少,广泛被发展中国家使用。
节水灌溉指以少量的灌溉水量获取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农艺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包括喷灌、滴灌、渗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面改造等。微灌技术是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技术则是使用机械和动力设备,将水由喷头、喷嘴射至空中,以水雾或雨滴状态散落到土壤中的灌溉方式。工程节水不仅可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降低成本。如喷灌较漫灌节省水量约30%~50%;而且可以提升水效,实现提质增产。以膜下滴灌方式为例,大豆每公顷增产率在30%以上,玉米每公顷增长率在80%以上,土豆每公顷增产率在30%~50%。
节水灌溉行业主要措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年,全国已建成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及以上的灌区22780处,耕地灌溉面积37483千公顷。其中:50万亩以上灌区177处,耕地灌溉面积12416千公顷;30万~50万亩大型灌区281处,耕地灌溉面积5425千公顷。
2012-2017年我国水利灌溉面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采用农业节水技术是很多发达国家缓解农业用水压力重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全世界喷灌和微灌面积以年均30%以上速度增长。2013年美国喷灌和滴灌面积达到87%左右,以色列几乎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瑞典、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均达到80%以上。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节水灌溉发展尚存在很大不足,根据水利部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4319千公顷,其中:喷灌、微灌面积10561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990千公顷。
2012-2017年我国耕地和节水灌溉面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传统农业灌溉方法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影响农作物产量,还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涌现,国家对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关注度越来越高。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节水规划、实施方案。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出台,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节水灌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随着政策的推进,我国节水灌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涌现出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占据了先发优势。目前节水灌溉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新疆天业、京蓝科技(收购沐禾节水100%股权)和大禹节水三家,另有喜丰节水、华源节水、惠利股份等七家新三板公司,润农节水拟赴登陆上交所。从收入规模来看,超过10亿的仅有大禹节水一家。其次为新疆天业、京蓝科技(沐禾节水)、润农节水。行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而言,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融资模式,在资本助力下得以更快发展。
我国节水灌溉行业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节水灌溉行业前景展望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立方米,2017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74.5立方米。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MalinFalkenmark教授根据国家人均水资源多少划分出两个层级,人均年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水紧张警戒线,少于1000立方米为缺水警戒线,我国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已经接近紧张警戒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体系迫在眉睫。
2011-201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国民经济“第一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也一直是水资源“第一浪费大户”。2000年以来,全国农业用水量维持在3500亿立方米/年以上,是第一用水大户,虽然2002年后占比有所下降,仍超过用水总量的64%。
然而农业用水粗放,浪费严重却成为农业发展的顽疾。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
目前农业用水仍存在节水意识薄弱、技术标准不完善、统一综合性指标缺失、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刻不容缓。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3%,其中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然而农田有效灌溉率低,灌溉水利用程度低。全国农田有效面积0.62亿hm2,仅占耕地面积的51.5%,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0%。
农业节水的“十三五”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15万亩,喷灌面积2074万亩,微灌面积3911万亩。计划到2020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0亿亩左右,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