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起,12306网站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所有旅客列车。官方版本的抢票系统上线,各类抢票“加速包”或将成为历史。
什么是候补购票服务?候补购票服务是指在通过12306网站和APP购票时,如遇所需车次、席别无票,可自愿按日期、车次、席别、预付款提交购票需求,售票系统自动排队候补,当对应的车次、席别有退票时,系统自动兑现车票,并将购票结果通知购票人。
据悉,12306网站的所有注册用户均可自愿申请获得该项服务。为了保证候补需求的真实性,在申请该项服务前,用户需进行人证一致性核验。目前已通过人证一致性核验的用户及激活的“铁路畅行”会员,可自动获得该项服务。用户可通过铁路12306App个人中心的人证核验入口按引导完成验证。
实际上,2018年12月27日,12306就针对春运热门线路,首次在北京、沪宁杭、广东地区与四川、重庆地区之间的列车试点候补购票功能。春运期间,铁路共发送旅客4.07亿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6.67%,12306共接到候补订单48.5万笔,去除旅客主动退单,有效订单31.7万笔,成功兑现21.1万笔,车票30.6万张,兑现率66.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过去,多种抢票软件出现,影响到购票公平和购票秩序,也让12306网站饱受诟病,同时影响到铁路形象。那么抢票软件都是怎么运作的呢?据了解,第三方软件抢票就是不断刷新12306网站的余票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抢票,但是第三方抢票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个人隐私信息得不到保障。鉴于此,中国铁路总局也是采取了相关措施。据铁路总公司此前透露,第三方软件的相关机器特征已经被识别并被实施限制措施。也就是说,即使用户花钱购买了加速服务,购票的成功率也绝不会像各个抢票软件显示的一样。为出行安全,最好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

“候补购票”全覆盖后,从理论上说抢票软件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购票公平得到了保障,就有利于改变铁路形象提升铁路竞争力。但是,候补购票全覆盖能否彻底击败抢票软件,也许还有待商榷。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12306候补购票功能所累积的候补数据,也有利于及时掌握旅客出行需求,科学组织列车开行,让运力安排更加精准。
当旅客在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购票,输入乘车日期、发到站等信息查询没有余票时,页面会在相关车次的席别余票显示列表中出现“候补”字样,旅客可根据需求点击相应车次、席别对应的“候补”区域,系统将该需求自动加入当前候补购票需求列表。
每位用户只能提交1个候补订单,1个订单中可添加2个相邻的乘车日期,每个乘车日期可添加2个不同“车次+席别”的组合需求。点击候补后,系统会提示目前有多少人正在候补,候补人数过多时,将不允许候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购票当天的无票车次无法添加候补购票,候补购票的截至兑现时间最晚只能到出发前一天的19点。
按照要求,候补订单提交成功后需在30分钟内完成支付,完成候补预付款支付后,候补购票订单立即生效。候补购票订单生效后,相关候补需求不可修改,如需变更,可终止订单后重新操作。兑现时,按照候补订单生效的时间顺序,优先兑现符合条件的候补需求。预付款按该单不同组合需求中票款的最高额度计算(卧铺按下铺票价计算)。
兑现成功或自动终止时,将通过旅客选择的通知方式进行告知,请注意查收消息并关注“候补订单”兑现状态。兑现成功车票视为已购车票,退改签按既有规则办理。如果候补购票成功,可以登录12306网站,在个人中心导航栏上点击“候补订单”可进入订单查看页,候补订单分为“待支付订单”、“待兑现订单”和“已处理订单”三个选项。


